按標籤顯示項目: 2025AWTTFTrend
2025秋冬TTF Trend流行時尚趨勢預測:擺盪 swinging
地緣政治風險加劇、氣候變遷持續惡化、人口結構持續更新、生存成本不斷攀升…,在越來越複雜的大環境中,從核心價值開展,思考如何應對環境,同時尋找未來方向,調整現狀,從框架中“釋放”,才有量能與資源專注做對的事~
量質加乘
重新探究本質的美好,加上量化技術,為這世界開創革命性的優化,藉此讓人們有更多時間去思考、感受與體驗,進而創造與開發新的領域,以滿足人們更真實的需求。
翻轉軌跡
恢復感受,讓自己有餘裕去深度理解軌跡,無論是歷史的軌跡、古老智慧的軌跡與現代文明的軌跡;保留精華美好的部分,注入新的思維,發展工藝與工程設計的未來式。
常態小眾
巨大群體從小眾開始,小眾的存在則是多元世界的展現;現今複雜的情況與偏向二極化的思維,更驅動小眾的形成,透過影響者的新意,疊加出新的影響力。
光譜概念,擴展自由度;技術躍進,為人賦能;善用創新,以建構更好的世界…
未來柔性—以善為終,科技奔馳;暖心,成為前瞻設計的必要因子;微觀,連結起數位與實體的新想像;窺見內隱的豐質美好。
日常藝術一開放思維,嶄新蛻變;受眾,是體驗路徑建構的中心;美覺,開創新舊之間的對話與共鳴;情感引力的共好想像。
自然新相—正向群集,超越環境;不拘,模擬生態形體的不規則樣貌;適性,量度模組與客製的新平衡;精心規劃的不均勻構成。
透過擺盪撞擊出無框架的新敘事時尚
主題1. 欣Mutualism
族群:創藝技術家Creative Technologist
主題概念:
創想時代 科技驅動
人文關懷 共生共創
致力打造善的循環世界
--溫潤廓型 感官相映
--師法生物 藝念轉衍
情感實踐的加質未來
色彩
以數位輕透色調為基底
流動著珠貝虹炫彩
滲入擬真多元質地
組成幻實共存的細緻色組
設計概念
單體感知 / 仿生結構
source: Nick Geipel & Charlotte Von Ravenstein、Pinar Aydogdu, Deniz Ozsuslu, Naren Yildirim、Nicole Hone
布料重點
親膚優柔 / 機能薄挺 / 柔和積體 / 透明浮凸 / 浮動光澤 / 纖細絲紋
時裝重點
簡潔圓弧曲線 / 流動垂墜感
運動裝重點
豐潤簡約融合 / 螺旋剪裁美學
主題2. 紓 Passionate
族群:生活覺知者Life Perceiver
主題概念
顛覆想像 重塑平凡
規格更新 聚焦源起
引入新視角重新詮釋慣常生活
--逸趣添加 遊戲化節奏
--功能刪減 實驗性組合
緩慢體驗的樂力詩意
色彩
從建築水泥色出發
搭配工藝木質色體現尋常風景
加上鮮豔人工氛圍色組
融入粉彩活力亮色調
高彩度與無彩色碰撞
隨心律動出新奇豐富色盤
設計概念
玩轉常規 / 探索非常態
source: IKEA、Arauna Studio、Harvest Moon
布料重點
放大元素 / 功能素面 / 裝飾附加 / 仿舊平實 / 堅固挺質 / 對比組合
時裝重點
重複的趣味日常 / 異想的經典創新
運動裝重點
文化多變解構重組 / 創作實驗性配置
主題3. 縝 Integrate
族群:混生倡育者Mixed-ecology Compaigner
主題概念
既視資源 逐步重整
小眾客製 專注實踐
形塑出順應場域的生態群落
--不協調配置 界線消彌
--不規則部件 靈活組作
色彩
在粗糙而未經修飾的棲息地中
存在著紋理栗棕及胡桃木樹幹
與暗示蓊鬱生機的蜉蝣與深淵綠交織
相間著玫瑰水、黃蠟與藍冰
構築成帶有原質氣息的沉穩色組
設計概念
精工擬態 /適境模組
source: Solitude Studios、Butler Wiltshire、the Other Dada
布料重點
自然毛感 / 人工質地 / 斑駁外觀 / 質樸洗鍊 / 交錯規律 / 乾燥介質
時裝重點
多元素的層次錯落 / 雕塑功能性外觀
運動裝重點
自然微調混色拼接 / 適應性設計佈建
【線上課程】
2025/26秋冬TTF Trend流行時尚趨勢 報名
【下季預告】
2026春夏大環境趨向:預計2024年11月@流行快訊FB
2026春夏流行趨勢發佈:預計2024年11月@紡拓會
2025秋冬大環境趨向④ 核心概念“釋放” 暨 色彩分析預覽
多重危機對消費者的影響,顯然短期內只會持續增加,對於這樣的趨勢,上一季我們提到透過“覺知” 能讓我們在茫然之中,幫助自己確定方向。這是在消費者面臨多重危機的環境下,正向的反應。
然而,地緣政治風險加劇、氣候變遷持續惡化、人口結構持續更新、生存成本不斷攀升…,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大環境,越來越難面面俱到;我們必需從核心價值開展思考,同時應對環境,調整現狀,尋找未來方向,從框架中“釋放”,才有量能與資源專注做對的事。
光譜概念 展現包容性
根據美國商業雜誌《富比士》(Forbes)提出的觀點,面對大環境的變動(從氣候風險,到社會面的相關風險,包括:傳染病肆虐、公共安全威脅、社會對立、種族、性別及人權問題等,在在都衝擊著經濟市場),風險管理將成為2024年新的熱門詞。
至於前幾季的熱詞:ESG(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縮寫)和DEI(又稱作DE&I,是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以及共融Inclusion三個詞的簡寫,訴求所有人都能得到公平待遇和充分參與),現在更傾向改用更全面且更中性的字眼,也就是企業公民、健康和歸屬感,以減少因為聚焦特定族群或是將人分在特定族群,而產生的副作用—歧視;並透過改採光譜概念轉換視角,理解人們是擁有不同光譜的主體,而達成整體健康感受和創造歸屬感,塑造真正多元共融的整體環境。同時納入風險管理規劃,從過往的單點聚焦,轉換為整體評估與規劃。
從google trend的搜尋來看,ESG的搜尋趨勢的確呈現較平穩的狀況,DE&I則逐步上升,這可以理解為因應氣候變遷,各國是先從ESG開始著手,接著關注DE&I的議題。source: google trend
而這樣的價值取向也開始在台灣發酵,天下雜誌去年分享國內首份職場DEI報告《2023台灣企業員工福祉大健診》和《2023台灣五大產業TOP50企業DEI現況分析》兩本報告書,3天內即有1,000家企業下載,可見台灣企業對DEI的高度重視。
source: 天下雜誌
另,根據華盛頓非營利組織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統計,銀髮族是目前經濟活動的重要參與者,而且將在2020至2030年之間變得更加重要。
source:World Data Lab
這不僅是因為現代人活得更長,也因為相較於年輕人,銀髮族有退休金的支持,收入會比較高,而且醫療與護理需求亦比較高,加上全球銀髮族人口快速增加,將從目前的7.5億,至2030年突破10億,因此成為這10年的主要消費者,也催生了銀色經濟。(這裡銀髮族的統計是指50歲以上的人口,也是開始需要較多醫療與護理需求的生理階段。)
source: World Data Lab
關心長者生理階段的改變,進而開發新服務與新產品,以滿足尚未被看見的需求,正是銀色經濟的驅動力。在產品定位上,我們也可以透過光譜概念,將目標客群定位擴大為包含銀髮族的成年人,展現包容性。
例如澳洲內衣品牌FEMMZE,即是以女性在不同階段對於防漏內衣的需求為目標,提供防漏內衣設計、月經教育和社群聯繫的新體驗,並定位為防漏必需品和健康支援的現代產品。
除了生理年齡的議題外,光譜概念也深化運用在性別議題上。2022年,愛編毛線的英國跳水王子Tom Daley(IG@tomdaley)成為英國跨國化妝品Rimmel London品牌代言人(以往皆由女性擔任),象徵著Z世代打破傳統性別刻板印象;不分性別或是男女皆宜,成為Z世代更喜歡的性別標示。
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全球數據和商業智慧平台Statista的統計看到,越年輕的消費者,越傾向購買中性服裝。
source: Statista
如義大利針織服裝品牌Matéma,以多功能、可持續詮釋新的針織品牌,將設計師對針織工藝的熱情,轉化為舒適的產品,不針對特別的性別或年齡。並以性別流動和永恆,塑造Matéma自由的lifestyle。
source: Matéma
世界越複雜 真實越動人
在第二集“軌跡翻轉”,我們談論到從軌跡中尋找翻轉的可能,這部分最大的挑戰就是恢復感受,或著說,讓自己有餘裕去深度理解軌跡,無論是歷史的軌跡、古老智慧的軌跡、現代文明的軌跡,如果總在匆促的狀態下,就容易錯過了軌跡的重要脈絡。
喜歡歷史、挖掘古老智慧、從新視角切入現代生活,一直存在於設計產業。2025/26秋冬我們之所以特別提出來討論,是因為復古概念是近年來持續不衰的一個趨勢,例如上一季,我們也曾提到Burberry重新以經典皇家藍讓騎士回歸,更新LOGO設計。
因為面對環境的壓力,人們會尋找熟悉的事物來舒緩心靈;而面對AI的快速發展,大家也開始發展AI無法替代的領域。就品牌而言,具有智財權的經典圖像,就是既有優勢。
雖然一般創作者可能沒有這樣的歷史優勢;不過,人絕對優於AI的就是人有感受,透過感受,可以找到AI無法被訓練的細節,成為創作的元素。
“感受”不僅僅是人的優勢,對於消費者也十分具有感染力。如同全球行銷傳播網路集團DDB Worldwide所述,基於情感的創造力,是消費者的動力;情緒、感覺和聯想,是驅動大多數人類行為和消費者選擇的主要因素。
2023年DDB廣告集團為麥當勞創造的行銷活動“A Second of Happiness”,就以外送員帽子上的針孔照相機,實時捕捉到消費者在收到麥當勞時最真實的情緒「快樂的混亂」,也成功讓麥當勞官方的外送平台增加了20%的訂單。
source: DDB Latina
「快樂的混亂」,反映Z世代喜歡的真實性,尤其在這日趨複雜的世界裡,不僅僅是Z世代,整體消費者覺得世界越來越脆弱,社會關係也是。因此,真實性反而更容易產生信任。
關於這個現象,我們也有量化數字佐證。根據世界最大的美國公共關係公司愛德曼(Edelman)所發布的《2023信任晴雨表調查》(2023 Edelman Trust Barometer),全球62%的消費者覺得社會是脆弱的,而且,對於企業的信任大於其他機構(高於政府與NGO);因此,72%的消費者將期望放在企業執行長身上,認為執行長有義務捍衛事實,並且也希望執行長能對氣候變遷、歧視等消費者關心的議題表明立場。
source: Edelman
回應消費者的期待,品牌也正努力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正向連結。英國時裝設計師Phoebe Philo,2023年以同名品牌回歸,為了在生產和需求間取得負責任的平衡,堅決將產量設定為低於預期需求,降低庫存產生的浪費,以及對環境的衝擊,並且與第三方單位—知名的環境、碳排和氣候風險數據庫Trucost/S&P合作,確認品牌營運和價值鏈的碳足跡。
source: Phoebe Philo
最近全球行動行銷產業協會MMA(Mobile Marketing Association)提出,2024年企業可以運用元現代主義(metamodernism)作為新行銷策略,建立品牌和消費者之間更真實和樂觀的連結。
“元現代主義”是一種「感覺結構」,描述在這個不確定未來的時代,同時擁抱過去的遺產和未來的可能性,如同鐘擺一般不斷搖擺尋找平衡點,既不完全拒絕,也不完全接受;既創新也破壞;既保有希望也有懷疑和不確定;既真誠嚴肅也帶有諷刺嬉戲;既具有浪漫的微幸福感,也十分務實…。就像上面麥當勞的行銷活動“A Second of Happiness”,以幽默的真實感觸動消費者的情感,掌握成功密碼。
變動時代來臨 危機?轉機?
以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為首的相關法令,揭示著碳有價時代的正式到來,許多業者擔心看不見未來市場,覺得是危機;但也有業者因為切入綠能相關的投資,覺得是轉機。
減碳力即競爭力
根據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2023年12月發布「氣候變化績效指數(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台灣在四大指標(溫室氣體排放、再生能源發展、能源使用、氣候政策)綜合評比倒數第七(評比國家數63國)。這除了因為我們起跑比較晚,也因為臺灣以往的能源政策都以原料成本便宜為優先,現在要追進度是辛苦的。
但更重要的是,臺灣是以外銷為導向,要維持經濟的穩定,就得掌握市場的脈動、跟上國際的腳步。
無論消費者、品牌、企業,只要願意多支持投注相關議題,像是採購相對環保的原物料,或是詳細了解產品的生命週期,包括製造、物流、如何使用以及相關廢棄物的處理等,就越能給予產業支持,往相同的方向前進。
供應鏈短鏈化
上一季,我們談到了消費者正面臨多重危機;其中地緣政治議題,隨著以巴衝突、紅海緊張,似乎更加深了我們的憂慮,也因此,依據《天下雜誌》的調查,台灣有67.6%的企業主對全球景氣感到悲觀。
大環境的變化,很難讓人不擔憂,然而,危機也有可能是轉機;從企業主的角度來看產業面,我們比較需要關注的議題就是供應鏈從「長鏈」變「短鏈」。
事實上,「短鏈」一詞從 2011年開始,波士頓諮詢公司(BCG )就已提出;這是從「總成本」的方式重新規劃供應鏈,也就是計算成本的方式,不再只單看生產階段,而是整個供應鏈,當然,也包括風險的評估。
2018年,美國開啟貿易戰,加上美國製造的政策,讓「短鏈」佈局更為重要;2020年,COVID19凸顯全球化的困境,接著俄烏戰爭等風險提升;去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更明確指出全球化已死。整個發展脈絡,皆指向供應鏈的重新規劃,尤其是供應鏈的彈性與韌性。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另一個發展方向,就是家園經濟(Homeland Economic),然則,這是以保護主義為基礎的發展,是否能讓世界經濟更好,仍有待觀察。
AI協作的未來
令人深感不安的還有AI議題,AI取代人類工作,無疑是消費者感觸最深的話題。綜合而論,AI勢必影響我們的工作,透過AI協助工作,可以讓人的工時縮短,進而“釋放”人的量能;當人們擁有更多可支配的時間與精力,就可以專注在更關鍵的議題上,建構永續的未來。
根據AI先鋒,新創公司iKala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的觀察,AI不僅快,而且使用成本還會越來越低,未來AI將如水電一般,各個領域將可以自然地使用。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更喊出,國家應該建置主權級資料中心,利用自有基礎設施、本地的數據資料、語言文化以及商業網絡,建立主權AI,保護自己的文化。像是冰島已開展藉由AI保留冰島母語文化的計畫,透過Chat GPT訓練AI學習瀕危語種(冰島語),保留冰島語文化遺產;雖然AI微調模型的過程是勞動力和數據密集的,然則,透過不斷修正,加上Chat GPT不斷升級,目前已經能夠AI生成北歐神話風格的冰島古詩。
2025/26秋冬 從“釋放”開啟新領域
AI是一種通用技術,如能像水電一般自然使用,將可以協助手上有巨量優質資料的企業,快速轉化為實際可視的服務。這樣的影響力,將如同過去工業革命一般,影響人們的生活型態,從手工生產變成機器量產,大幅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現在,AI則能代勞一部分機械式的重複性事務,為人們“釋放”量能,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去思考、感受與體驗,進而創造與開發新的領域,以滿足人們更真實的需求。
【色彩預覽】2025AW核心概念“釋放”所帶出的色彩意象
在這個不確定未來的時代,氣候環境變化,各方的壓力席捲而來,和諧的粉(Pale)、淡色調(Light) ,以微妙的平衡成為支持身、心、靈的精神力量;隨著近無彩色-淡灰色調(Off-L.G)大幅上升,運用多元的混合材料,調和成新的中性色調;不飽和的顏色會讓人聯想到時間的流逝或天然材料,並體現出舊物的耐用感。然而在一片不飽和色調為主的狀態下,也能看見鮮色調(Strong)單獨上升,色調來回搖擺的矛盾狀態,表現古典與前衛、簡單與精緻、現實與虛擬的轉換;整體呈現出更強的流動感,表達出多元的動態美學。
2025/26秋冬色彩從生物世界中汲取靈感,提醒我們生物是創造的起源;現實和虛擬都想要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更應該調整生產時間,符合生物界的節奏發展。綠色(G)的大幅上升催促著保護生態刻不容緩;藍紫色(V)和紫色(P)的上升,呈現出虛擬美學的奇幻視角,科技發展與生態保護需要達成和諧;桔色(O)的大幅上升,蘊含對於地球環境沸騰的憤怒和警示,和立即採取行動的強烈訴求。
暖色調在過去幾季一直佔據主導地位,本季則以冷色調為主,融入生活藝術,相信人類有能力適應劇烈的氣候變化,從框架中“釋放”;這是一種新的全球視野,充滿冷靜和個性,帶領我們踏上新的色彩旅程,介於過去與未來、物質與數位、現實與虛擬之間。
source:TTFtrend
色調取向:粉色調Pale、淡色調Light、鮮色調Strong
在色調部分(預覽),占比第一的粉色調(Pale) ,主要落在綠色(G)、棕色(BR) 、藍(B)和紫(P)色系。本季粉色調(Pale)帶領我們進入,沉浸式的身、心、靈虛擬氛圍。夢幻的粉綠冰洞和金屬質感的霜藍色,營造出小巧、低調的精緻感;投映在瞳孔上的超現實綠色,進一步探勘北極和石藍色的礁岩,身歷其境感受氣候變遷的急迫性;舒緩心靈的燕麥奶色和經典棕褐色,展現禪宗謙遜的精神力量,散發靈性光芒的天空黃和鎳色金屬,營造出“未來異世感”的宇宙風;甜美的粉紅雪糕、中性的超凡粉,打破粉紅以往一貫的浪漫甜美風格,開始轉向帶點髒髒的頹廢搖滾風。本季的所看到粉色調(Pale)不僅呈現多元色彩,更體現對AI創造力、精神靈性、亞文化的季節性詮釋。
占比第二的淡色調(Light),主要落在藍(B)、藍紫(V)和紫色(P)。淡色調(Light)以略微褪色的色彩,喚起珍貴的過去或現在,像是顏料不經意的滴落、擴散和慢慢流經每一個色彩,以冷色為主,讓人想起經久耐用的淺色水洗、漂白牛仔布料。而銀河丁香紫、薄霧薰衣草,流露出回憶所帶來的輕柔喜悅和純真情懷;黃色的太陽和日曬的小麥,呈現經過時光沉澱的舊物風格,帶出溫暖懷舊的感覺。
占比第三的鮮色調(Strong),主要落在棕色(BR)及紅色(R)及 橘色系(O)。鮮色調延續夏日的大膽和濃烈,見證了時間流逝和季節交替。紅(R)、棕(BR)暖色系來自於樹林中的花卉果實;紅色系的明亮玫瑰、覆盆子漿果、火焰般的橘子色、棕色系蜜餞薑,也有濃醇的紅寶石烈酒和黃水晶光澤的杜松子酒,各種自然元素從成熟、綻放到蘊藏。其他色彩,例如實用綠色、地中海藍、玫瑰紫數量較少,依然是平衡及豐富色盤的必要色彩,介於自然主義和華麗之間,提亮整體秋冬色盤。
色相排名:藍色、棕色、紫色
色相占比第一的是藍色(B),主要落在粉色調(Pale)、淡色調(Light)、和亮色調(Bright)。每一天的白天和夜晚,都以藍色(B)開始和結束,連接天空與海洋的地平線,看似寧靜的藍天,可以掀起狂風、暴雨,也可以在平靜的海面,醞釀巨大漩渦;在虛擬世界中濃烈、耀眼的藍色可以帶領我們線上遨遊,釋放我們的想像,太空藍、未來暮色,將我們的目光提昇到星際宇宙,淡淡的復古藍、暗灰色藍色工作服讓人想起老化泛舊、佈滿灰塵的古董物件,喚起了二次利用並重拾舊物的樂趣。藍色在本季象徵著,此處和彼處、現實和未來、平衡和動態,所有狀態皆是流動且無所不在。
占比第二的是棕色(BR),主要落在粉色調(Pale)、鮮色調(Strong)。大地色調延續夏季溫暖,受到木質色系啟發的棕色,衍生出像是淺橡木、纖維素,這類舒緩平和的色調,在秋冬形成溫和自然的保護色彩。經典質樸的焦糖色和胡桃木散發出低調奢華感,呈現有質感的古典氛圍;日曬色和棕褐色本季回歸,為棕色增添更加百搭的華麗風格,從青銅、再生軟木、牛角中提取的天然材料,並有目的地進行處理,充滿意義的工藝品,喚醒了對祖先傳統技藝的尊重;生活中常見的巧克力蛋糕和咖啡豆,每個精心製作的細節,帶有一種舒緩、精神性的美感體驗,這種對幸福的明確追求,是一趟真實的心靈旅程。
本季占比第三的是紫色(P),主要落在粉色調(Pale)、淡色調(Light)和艷色調(Vivid)。紫色(P)受到來自元宇宙新美學影響,一種大膽且引人入勝的趨勢正在興起。花朵紫丁香、玫瑰紫、野生紫苑,透過紫灰結晶、紫紅色的氟礦石反射出奇幻光澤,再透過洋紅色金屬投映,呈現電子化虛擬效果,出乎意料的組合,創造出兼具動感和先端的審美,成為一種奇幻的視覺體驗;小眾群體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下,逐漸受到重視,從龐克、重金屬、哥德等亞文化中汲取靈感,以顛覆性的深、暗色調-櫻桃紅漆色、紫水晶和北極夜晚,極具凸顯視覺衝擊性,且帶有奢華感,傳達新時代的叛逆藝術風格。
特殊色:奇幻vs.考究
本季的特殊色較去年占比下降20.5%,共有21個,兼具外觀美學與實用性能。
仿生金屬:游移在藝術與科技、真實與虛幻之間以自然奇幻生物為靈感,運用仿生技術創造出具有幻影、珠光及閃爍金屬光澤,彰顯未來主義的奇思妙想。
精緻織物:高級感十足的織物,低調實用且精緻考究,兼具時尚與性能。
警示螢光:隨著地球拉響紅色警戒,受AI啟發的螢光色,帶有警示效果,不僅能點燃熱情活力,更進一步號召人們努力解決棘手問題。
舒適毛絨:圓潤、超柔軟的立體毛絨,豐盈舒適的手感,可以更輕鬆度過寒冷的冬季。
2025秋冬大環境趨向之③ 常態小眾
2025/26秋冬大環境趨向② 軌跡翻轉
傳統、古老這些詞彙,常讓人聽起來又舊又跟不上時代,好比紡織業有時候會被稱為夕陽工業。但現今有越來越多的傳統知識和古老的習俗、工藝和方法被重新啟用以解決新問題,讓古老傳統與時代潮流激盪出嶄新火花。
中西合璧 更上層樓
賦予傳統做法新的意義,將現代科學知識導入傳統中,順應自然週期與區域性發展,運用舊方案解決新問題!
最典型就是中國針灸技術,針灸師Ross J Barr結合傳統醫學和養生,專門研究五元素針灸,這是一種古老的治療方法,認為治療一個人,必須考慮到個人的身體、心理和精神狀態,經過充分理解,才有辦法治療疾病。Ross Barr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梅根王妃認為針灸減輕了她偏頭痛,以及焦慮緊張的情緒,還能抗皺美容。
除了針灸,一些古老的養生法也開始受到不同年齡段受眾的歡迎,例如:能量療愈主題的影片在TikTok上的播放量已經突破 20億,包括靈氣療法、大腦按摩和氣場修復師等。
還有一家比利時酒店Botanic Sanctuary Antwerp,前身就是一座12世紀的修道院,這裡的創新水療中心融入了修道院對治癒植物和草藥的熱愛,部分療程也納入了中醫的整骨與針灸,讓傳統中醫和歐洲醫學水療於此交匯。
而在健身領域,人們也開始摒棄過度量化的追蹤方式,轉而選擇更具直覺性的鍛鍊方式。如倫敦的女子跑步團體Hot Boys,座右銘就是“跟著感覺跑步”。這是一種日益流行的健身方法,讓人們適應身體的節奏和週期,而不是關注以數字為指標的效率追蹤。
流轉千年的瑪雅藍
尤卡坦半島的雕塑家Luis May Ku還原了瑪雅藍(Maya Blue)的古老配方:主要成分是從野青樹樹葉(Indigofera suffruticosa)中提取的靛藍,再和一種名為坡縷石(Palygorskite)的黏土,混合成古老的植物顏料,特色是可以歷經千年侵蝕而不受損。
source:Maya Blue ©Luis May、color-name
微生物工業革命下誕生的細菌生物材料
目前生物材料正朝向看不見的方向進行,也就是細菌,一個熟悉卻感受不到存在的東西,但是它現在似乎越來越受到重視。
新型的碳中和技術
細菌是非常古老的生物,大約出現於37億年前;細菌也是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類群,以細菌為載體,能夠將廢棄物中的有機質分解,得到可燃性氣體(如甲烷、二氧化碳 ...),轉化為能源,因而成為新型的碳中和技術。
例如臺灣的中研院廖俊智團隊改造大腸桿菌的代謝路徑,以甲醇為唯一的食物來源(碳源),將溫室氣體轉化成的甲醇,變成可再利用的燃料(例如:異丁醇)。
source:研之有物
農業廢料 細菌幫忙變身
從古老就存在的細菌,不僅可以將廢棄物質轉換成綠色能源,也可以創造新的低碳循環材料。
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預計,2028年,這種生物質材料的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2.44萬億兆美元,還有可能取代工業化生產。
細菌目前應用在紡織產業,是以農業廢料為原材料,透過細菌將生物體產生的糖分,轉化為液態纖維素,然後利用脫水技術,製作成新型纖薄生物材料,如仿皮革材料、高性能織物、生物膜等細菌纖維素紡織品。
農業廢料與細菌結合,既能減廢減碳,又能增加經濟效益。
荷蘭工作室Lionne van Deursen以細菌纖維素為原料,開發一系列產品,如康普茶袋,以及用天然色素染色的燈罩。
source:Lionne van Deursen
2023哥本哈根全球時尚高峰會期間,丹麥服裝品牌Ganni採用墨西哥生物技術創新公司Polybion開發的細菌纖維素皮革CeliumTM,利用水果廢料製作了一款夾克。這種纖維素薄材的鞣制方法與皮革類似,而且根據Polybion初步的生命週期評估 (LCA),Celium皮革與菌絲體皮革相比,它的碳足跡僅為菌絲體皮革的四分之一,同時產量更高。
Celium以芒果果渣餵養細菌,依靠經過基因改造的細菌來生產纖維素,它採用的是一種類似於室內農業的垂直生物製造系統,使用太陽能電力和熱量,從廢物到成品都在同一屋簷下。
雖然基於耐用性的考量,Celium材料仍需依賴聚氨酯(polyurethane)塗層以及合成或生物基背襯。因此在商品使用壽命結束並丟棄後,其塗層、背襯以及所使用的染料仍會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不過該公司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source:Polybion
另一家生物技術創新公司Modern Synthesis,則是讓細菌k.rhaeticus在線狀的框架上繁殖,以農業廢棄物包含蔬果等作為糖類來源,研製出類似於高性能防撕裂布的細菌奈米纖維素(nanocellulose)。這種織物的手感近似於乾燥溫暖的纖維素或紙張,具有防水、防風特性,強度卻是鋼的8倍,硬度比Kevlar®還強。
source:Modern Synthesis
保健、發電、防曬 細菌材質充滿無限想像
除了產出纖維素紡織品之外,英國開發內嵌微生物的服裝可以產生益生菌,減少異味,促進細胞再生,提高免疫力。
美國麻塞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研發的細菌生物膜,外觀類似膠布,厚度約為一張紙,可以將皮膚的汗液轉化為電能,可以提供與同等大小的電池一樣多(甚至更多)的能量,為可穿戴設備供電。
source: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還有我們常常擔心的有害物質之一紫外線,細菌也可以來幫忙。
英國中央聖馬丁學院的多學科設計師Maca Barrera在創新項目Melware中,利用微生物的力量,探索抗氧化細菌的黑色素膜,其具有紫外線吸收和抗氧化特性,在有害紫外線的照射下,這種生物膜會變為黑色,可以保護我們的身體免受紫外線輻射的傷害。
source:UAL Showcase
回溯古老智慧 助力工藝升級
那麼,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面對地球材料資源透支,除了利用“細菌工廠”幫忙把廢料轉化為新材料,設計師和品牌是否可以思考縮小範圍,從地域性、在地性這些地方著手尋找設計靈感呢?答案是肯定的。以下就是設計師們正在展開的行動。
復興傳統的再生農牧業
對此,專家們也提出思考。首先,可以選擇遵循再生農業概念的天然材料。以古老的農耕模式應對氣候變化,包括減少化學品投入,採輪作、雜作方式保護多年生作物,以及農林牧業整合等,進一步恢復生物多樣性,同時有助於土壤長久保持土壤肥沃。
再者,關注材料的產地環境,如氣候、流域或當地物種,及其對當前生態的影響。並且鼓勵設計師圍繞地域特性、傳統、工藝和文化習俗來突出原產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學設計。
更進一步,還可以攜手本地社群和行業,使用當地的季節性材料來應對資源稀缺問題,協力推進手工藝復興。利用天然廢棄材料,助力構建長期獲益的循環材料經濟體系。
例如,義大利設計工作室Formafantasma和傢俱品牌Tacchini在選擇FLOCK沙發的填充物時,用當地粗毛綿羊的羊毛代替工業海綿橡膠。設計師表示,因為美利奴羊毛更長、更細、更軟,近年牧民多改以畜牧方式飼養美利奴羊,導致傳統放牧的粗毛綿羊幾近消失,生態系統丕變。而Formafantasma運用巧思,巧妙地將服裝不再使用的粗羊毛原料轉變為寶貴資源,也保護了生態的多樣性。
source:formafantasma
永續建築新動力
根據2022年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的研究報告,建築與營建業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中占比高達37%,也是目前全球緊盯的排碳大戶。
生物設計工作室Atelier Luma在打造工作空間Magasin Électriqu時,使用了20種區域性生物材料。例如,牆壁和隔板取自廢土和礦物以及農業廢料。隔音效果和內部裝飾是用向日葵纖維、稻草和來自生物區的土壤製成。水磨石地板、浴室瓷磚、污漬、門把手和燈具是與當地合作夥伴合作多年對藻類、鹽、生物塑膠、泥土和搪瓷進行研究的結果。
source:BC Materials
Fendi則是與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Kengo Kuma)合作,採用和紙、竹編條、樺樹皮和托斯卡納橄欖木等,這些通常用於折紙藝術、燈籠製作工藝與和服細節的材料,為2024春夏Fendi男裝打造配件,為品牌注入煥新活力。
soruce:Fendi x Kengo Kuma
也就是說,為了能避免資源耗盡,我們應該學習遵循自然規律,關注材料的區域性、季節性和循環性,進一步賦予設計新活力。例如歐洲用麻來建造房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紀,現在則有運用大麻莖內木質碎屑的天然廢料、與石灰黏合劑和沙子製成的「麻凝土」(hemprete),不僅耐用,而且還是負碳級材料,用水量也比傳統水泥少得多。
「麻凝土」除可用於建材,現也有業者用「麻凝土」來製作桌子和凳子,不但具有防水性,吸收的二氧化碳比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多,而且在使用壽命的最終會自然分解。
source:Schönthaler、LirioDesign House
另外還有由大麻硬質與蘑菇菌絲體結合而成的大麻菌絲體隔音板,具有防火、防黴、高度絕緣和負碳的特性。
以及從運河中挖出的淤泥,結合天然石灰砂漿、混凝土、磚塊邊角料,和大麻纖維製成的淤泥磚塊,都是材料業者創新古法開發的環保新材質。
復古情懷發酵 Z世代的懷舊品味
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動盪之後,人們開始回望更簡單的時代來尋求安慰和逃避。無論是在新冠疫情之前還是之後,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懷舊。
尤其是Z世代的懷舊之情,已經延伸到了他們的時尚品味,根據全球網路指數公司(GWI,GlobalWebIndex)的分析,54%的Z世代喜歡復古服裝風格。因此,90年代和2000年代的時尚潮流在過去幾年中捲土重來。
source:GWI
二手與懷舊
懷舊風在服裝上帶起了新的轉變,像是職場穿著,可以搭二手單品和全新單品,營造折衷的DIY風格和手工定制感,展現具個性的專業身份。
二手愛好者也可以透過巧思,為入手的復古單品增添時尚感,精彩展現從職場到酒吧的穿搭。打破常規而且包容性較高,這些正是Z世代的特質,特別是性別包容性,也就是男女皆宜。
不僅僅是Z世代,美國市場調查公司CivicScience的一份消費者研究報告〈人們在想什麼:對時事和消費者心理學的見解〉(What We’re Thinking: Insights on Current Events & Consumer Psychology)指出,超過50%的美國成年受訪者表示,會因為出於對過去的懷舊情緒,而購買物品。
source:CivicScience
復古角色回歸
品牌也在行銷策略中廣泛的運用了這股復古力量。
麥當勞在吉祥物Grimace(奶昔大哥)52歲生日時,於宣傳活動中重新運用這個懷舊形象:一款限量版的紫色奶昔,在X(推特)和Threads上造成風靡,獲得數十億的社群媒體影響力,連續8天登上X熱門趨勢榜,而且多日盤據TikTok前三名熱門話題標籤,甚至推出電玩遊戲《Grimace's Birthday》。
對此,數據分析公司Numerator也提出分析,92%購買麥當勞吉祥物生日套餐的消費者認得吉祥物;97%的受訪者表示,想看到麥當勞其他的復古角色回歸。
source:McDonald's
品牌運用懷舊情感讓人回到那些看起來更簡單或更美好的時代,藉此吸引消費者。這樣的復古風潮也吹向了汽車產業。
美國古董車保險品牌Hagerty發現,年輕消費者開始追求Volvo和Toyota二個老牌的老式SUV和休旅車款,因為既可靠又實用性。
甚至有大一部分人希望擁有手排檔、引擎聲音大的汽車。
法國輪胎公司米其林(Michelin)也注意到消費者對經典、稀有和復古汽車的關注,今年宣佈與汽車拍賣平臺及愛好者社群(BaT,Bring a Trailer)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提升使用者體驗與深化產品知識。
歷久彌新 延長產品生命週期
隨著社會和政府對企業的廢棄物、環境污染,和產品在整個生命週期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要求逐步提高。加上越來越有環保意識的社會大眾也開始敦促企業作出負責的決定,而不僅僅關注產品的外觀。現在在設計產品時,企業需要考慮到產品整個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其中包括產品的使用和再利用階段。
從設計出發,這是非常重要的。產品在初始設計時,須考慮到產品生命週期的5大階段:原料取得、工廠製造、配銷、消費者使用與廢棄處理。例如,可以考慮使用綠色材料、在地供應鏈,產品使用後是否再回收再利用,甚至是延長產品生命週期,成為歷久彌新的超長使用壽命產品。
服裝修&補
退貨是英國電商當前面臨的最棘手問題。英國時尚協會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線上購物的退貨率約為30%,而實體店此一數位僅為10%。考慮到郵費、加工和包裝等成本,以及銷售延誤導致的貶值,每一單退貨會使商家成本增加27英鎊。
退貨還會嚴重影響環境。對於利潤空間已經很小的商家來說,商品收回的成本可能會超過原價,還不如直接扔掉。資料表明,2022年約有2300萬件退貨商品被送往垃圾場進行填埋和焚燒。
根據非政府組織Oxfam(樂施會)的數據,英國每週都會有1300萬件衣服)送往垃圾掩埋場。
美國市場研究分析公司Harris Poll也指出,46%的服裝退貨是由於不合身造成的。
成立於倫敦的Sojo,是一家提供服裝修補服務的公司,它提供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服務,也與其他企業合作(包括服裝品牌GANNI與M&S瑪莎百貨等),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服裝的改造和修補服務。
Sojo建立了一個縫紉師傅和自行車快遞員組成的網絡,透過Sojo的APP應用程序結合自行車送貨服務,將客戶與當地裁縫企業聯繫起來,一方面可以延續服裝的產品生命周期,減少購買新衣服的需求,增加它在二手市場上的價值,另方面也能為裁縫師與車手創造零工經濟。
source:Sojo (更多Sojo報導可見:改變時尚•邁向SDGs 8位女性時尚創業家這麼做)
壽命百年的設計原則
挪威傢俱公司Minus以可以使用100年為原則來設計傢俱,從而減少廢棄物,目的就是在實現對氣候的積極影響。
且Minus鼓勵消費者採用訂閱模式而不是購買模式,來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避免產品被隨意丟棄。
source:Minus
駕馭升級服務
日本汽車品牌Toyota注意到現在購買新車的消費者,持有汽車的時間增加了 30%。因此Toyota正在為部分車型與配備發展可升級項目,以便客戶可以在未來的許多年裡,繼續駕駛他們心愛的汽車,只要透過線上應用程式KINTO Unlimited來申請,就可以升級改裝這些汽車,包括以前舊車款無法提供的安全裝置和智慧功能,例如駕駛導航輔助科技、高級停車功能等。
source:Toyota、KINTO Unlimited
無害化設計
除了延長產品壽命耐久性的方法,時裝品牌也越來越重視無害化設計。所謂的無害化設計,包括以塗層、材料和配方的創新,讓產品在使用後完全消失或分解,不留任何痕跡。
例如,可生物降解性的植物性彈性纖維。義大利服裝品牌Jacob Cohën推出的Endless Luxury系列,採用Candiani Denim研發COREVA技術,這是全球首款可生物降解且可堆肥的彈性牛仔布,包括可生物降解的標籤、襯裡和紗線。
source:Jacob Cohën、Candiani Denim
澳大利亞美妝品牌Conserving Beauty採用專利水溶性高分子織物製作濕巾,可以在使用後完全溶解在水中。如果未能溶於水中,它也能在14天內完成生物降解。
義大利造紙公司Fedrigoni則是開發出可以確保標籤快速從瓶子上洗掉,不留任何殘留物的粘劑RI- MOVE PET,讓標籤可以在打碎PET瓶身的清洗過程中完全脫落。藉由無害設計的幫忙,可以讓產品在最終廢棄或是回收時,能夠自然溶解或是生物降解。
翻轉記憶中軌跡 共同創造美好
品牌正在轉變中,以更永續的方式生產和消費產品。
從設計觀點出發,翻轉記憶中軌跡,將過去不好的事物去除,保留精華美好的部分,從古老知識體系中汲取養分並注入新的思維,結合工藝技術與現代工程技術去發展未來式,讓我們一起為創造美好的未來生活而努力。
2025/26秋冬大環境趨向① 量質加乘
提到能大幅改變人們生活型態的力量,科技的進步無疑具有十分大的影響力,而其中最近熱門的範疇,大概就是AI人工智慧了;AI可以應用的範圍,人們一直十分好奇,比較有意思的案例還包括協助分析牛奶成份,改用蔬食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