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時間,去年聖誕假期帳單的支付日已經紛紛到期,但是美國消費者似乎尚不至於心頭淌血。主因是消費者信心保持強勁,這對2018年的零售商來說不啻是一個好兆頭。但長期來看,某些外部因素仍可能會對經濟前景產生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2017年底在華盛頓舉行的全球會議中預估,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率3.6%,2018年增長率微升至3.7%。美國券商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亦指出,“2017年高於預期的經濟表現,似乎正為2018新一年的經濟注入一股穩固的力量。”
但Schwab的專家也警告,雖然牛市“還有維持空間”,但是隨著新年的到來,他們預計牛市會變得更加艱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表示,拉丁美洲、中東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的石油出口地區的增長率仍然“太低”。同時,保護主義和政治衝突等因素也可能對全球經濟復蘇産生負面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甚至擔心低生產率增長、低通貨膨脹、和人口老齡化,都會對許多經濟體構成長期威脅。
美國經濟情勢看好但仍需注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Maurice Obstfeld表示,“全球加速是顯而易見的。”但這仍有賴執政者的努力,因為經濟復甦不完全,“目前周期性上漲是不會永遠持續的。”
也由於名義和實際工資增長仍低,在消費層面上也可以感受民眾的謹慎心理。根據美國棉花公司生活方式(Lifestyle Monitor™)調查,只有不到一半的消費者(46%)對美國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不過,這已經比去年的42%有所提升。最樂觀的是X世代(50%),不僅高於嬰兒潮世代和千禧世代(均為46%),更顯著高於Z世代(35%)。
其中又有超過一半(55%)的人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樂觀(自經濟大蕭條以來,消費者對自己個人的財務狀況一直比對國家的樂觀),高於去年的52%。而且千禧世代消費者(61%)比起嬰兒潮世代(47%)、X世代(56%)、和Z世代(53%)更為樂觀得多。
不僅如此,幾項關鍵的經濟指標也持續呈現上漲的趨勢。華爾街在2017年就傳出許多令人鼓舞的消息,標準普爾500指數今年迄今亦上漲了19%以上。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11月份的失業率保持在4.1%,與上個月持平,同時全年下降0.5個百分點。這些因素均使得由美國經濟諮商會(Conference Board)發表的消費者信心指數(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從十月份的126.2上升至129.5。
然而,密歇根大學發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Consumer Sentiment Index)卻在2017年最後兩個月出現下滑,從10月份的100.1下降到11月份的98.5、12月份的96.8。其中,CSI指數偏重消費者現下購物意願的熱度,而CCI指標則反映消費者在六個月內如何看待消費的感受。
零售好轉,但美國民眾最愛Walmart和Target
但對于服裝品牌來說,棘手的事情是儘管零售銷售旺盛,民眾却多傾向前往平價商場消費。根據MonitorTM的數據,大多數消費者表示他們將選擇在Walmart和Target等大型商場購物(22%)。其次是連鎖店如JC Penney、Kohl's、和Sears(21%)、百貨公司Macy's和Dillard's(15%),以及電子商務網站(9%)。
而當消費者被問及什麽類型的服裝品牌最適合他們現在的風格時,最大的比例為Walmart、Target、Sears、Kmart、和JC Penney(22%)。其次是Gap、Old Navy、和J.Crew(15%)等休閒服裝,再來才是Levi's、Wrangler、Lee、和Diesel(12%)等牛仔品牌。
僅有5%的消費者選擇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或Calvin Klein等美式經典品牌。至於選擇像Burberry、Gucci、Versace或Michael Kors這樣的設計師品牌,就更少了(2%)。
千禧世代vs.嬰兒潮的購衣習慣
另從年齡市場區分,雖然千禧世代和嬰兒潮世代最可能購買服裝的地點都在Walmart、Target和Kmart等大型商中,但Monitor™發現嬰兒潮世代更可能這樣做(28%比18%)。在大型商場之後,嬰兒潮世代可能會在連鎖店(23%)、百貨公司(13%)和網上(12%)購買大部分服裝。
另根據Monitor™研究,儘管兩代人都喜歡沃爾瑪Walmart、Target、Sears或是JC Penney,但嬰兒潮世代可能更喜歡Kohl’s和Macy’s。
此外,針對購物場所,調查顯示嬰兒潮世代(43%)和千禧世代(32%)更喜歡在“沒有連接到其他商店或位於商場的獨立商店”購物。但嬰兒潮接下來的選項是商場(mall,23%)、網路(20%)、和戶外購物中心(outdoor shopping center,14%)。千禧世代的第二選項則是網購(28%),再來才是商場(26%),最後是露天中心(open-air centers,12%)。
兩代人都喜歡在實體店裡瀏覽商品。但Monitor™認為嬰兒潮世代(61%)與千禧世代(39%)相比更喜歡在實體店中瀏覽。就實際購買服裝而言,嬰兒潮世代78%偏好實體店面,而千禧世代則是69%。
至於網購服裝時的習慣,嬰兒潮世代最有可能先從零售商或品牌網站開始(48%)。相比之下,千禧一代只有35%。然而,嬰兒潮世代之後會轉向收取零售商或品牌的電子郵件(22%),而千禧世代的第二選擇是使用Google、Yahoo和Bing(28%)等搜索引擎。
由于美國人花了很多時間在社交媒體上,但實際上消費者在這些平臺上搜尋服裝的比率如何呢?大約只有3%的嬰兒潮世代使用Facebook搜尋服裝,但沒有人使用Instagram、Snapchat、Twitter或Tumblr。在千禧世代中,有19%的人在Facebook上搜尋服裝項目,其次是Instagram(16%)、Snapchat(7%)、Twitter(7%)和Tumblr(5%)。
甲骨文(Oracle)公司表示,零售商關注千禧世代是正確的方向,但不能遺落嬰兒潮世代。嬰兒潮一代“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享有比許多年輕人口更多的財務穩定性和生活質量。對於這些購物者來說,零售商繼續投資店內體驗是至關重要,但重點必須放在“體驗”上。
甲骨文表示,年長消費者希望他們的問題可以現場被回答,希望交易是安全且受到保護的(48.6%的年長購物者在店內購物感覺更安全,而30歲以下只有32%)。
甲骨文強調,“滿足這些需求不一定是零售商的短期投資,因爲千禧一代也熱衷于店內體驗。假設實體商店是為年齡較大的購物者而設,而網絡和移動商店對於年輕人而設的想法是錯的。所有零售渠道都必須互補以實現最廣泛多元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