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6秋冬大環境趨向① 量質加乘

2024/07/17
文=邱瑜蓉

提到能大幅改變人們生活型態的力量,科技的進步無疑具有十分大的影響力,而其中最近熱門的範疇,大概就是AI人工智慧了;AI可以應用的範圍,人們一直十分好奇,比較有意思的案例還包括協助分析牛奶成份,改用蔬食製作!

智利獨角獸食品科技公司,同時也是B型企業的Not Co,發現可以利用演算法,學習如何結合無限的植物組合,來複製動物產品的風味和質地,而不影響味道、感覺或功能,讓我們可以在生產糧食時,減少動物飼養,改種植物,進而保護地球。
據統計,人類現在會食用的植物種類大約200種,但事實上,地球上可食用的植物超過30萬種,透過AI幫幫忙,將可以知道如何運用這些植物,轉化為我們喜歡的葷食。

source: NotCo

AI更靠近人

人們對於AI是既期待又擔憂;期待AI能夠為人做更多事,卻也擔憂AI取代人的工作。對於正在發展AI應用的業者,應該讓人們看到,AI能夠以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以減少人們對於AI的疑慮。也因此,目前AI的應用正朝向幫助人進展,並且從最需要幫忙的殘疾人士著手。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到,幾乎每個人,都會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暫時或永久成為殘疾人士,而全球預估有13億人(約佔全球人口的16%)患有嚴重殘疾,因此,殘障⼈⼠行動指南已於今(2024)年初定稿並推動。

source: WHO

繼巴黎萊雅公司,為殘疾人士開發自動擦口紅的機器後,CLOCKWORK也推出自動美甲機,不過,避免標籤化,CLOCLWORK在行銷上並不特別訴求為殘疾人士而開發,而是以輕鬆、簡單為訴求,讓每個有需要的人都能自在使用。

source: Clockwork

在日本,約有671萬獨居老人。Mima-kun是由日本軟體公司(Robo Study)所研發,一個看起來像寵物的AI可愛機器人。它可以成為說話夥伴和輔導員,幫助人們緩解孤獨,並加載了包括激活大腦的程式,例如有趣的對話和大腦訓練測驗。此外,機器人還具備監控功能,如果使用者的身體狀況發生變化,可以透過LINE或電子郵件通知管理員和家庭成員。

source: Robo Study

實驗證明,當AI可以擔任協助/陪伴的角色時候,的確可以大幅緩解因為人口結構改變,所造成的照護人力不足的壓力。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心理的因素會影響患者的疾病治療結果,例如心臟病、中風、癌症等。因此,“心念醫療”近期也在台灣興起。

除了陪伴角色,AI還能表現在藝術家、作家和AI之間的對話上,在形而上的創作領域,激盪出新靈感。
Alice Bucknell是一位居住在洛杉磯的北美藝術家和作家。為了探索魔法與科技的相互連結,Alice組成了一個協作平台New Mystics,邀請藝術家們一起參與,平台結合人類和非人類,運用AI GPT-3一起創作。
Alice是位新神祕主義者,希望透過AI詩句、失落的民間傳說、本土知識系統、植物療法、迷幻蘑菇、科幻小說、星際薩滿教和非人類智慧等來源中學習,再嘗試開創新的藝術寫作形式。

source: Alice Bucknell

AI風險VS.科技向善

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大贏家《奧本海默》(Oppenheimer),入圍13項,奪下7項獎;劇情是關於美國理論物理學家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參與研發原子彈的過程;而原子彈的出現,可以說是第一次讓人們感覺到,世界是有可能被摧毀的。脆弱世界假說(VWH, Thevulnerable world hypothesis)一詞,是由瑞典哲學家Nick Bostrom於2019 年提出;如今AI的複雜性,更凸顯了人類世界的脆弱性,以及AI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系統性風險。

但客觀來說,所謂的前瞻技術必定複雜,難以為一般人所理解,因此,當科技呈現跳躍式進步,而且被少數人壟斷的時候,人們就會覺得世界的走向掌握在掌控者手中,而產生不安。正如AI在人們的想像裡是可以取代人類的;而三大科技公司:微軟、谷歌和亞馬遜,就掌握了全球約三分之二的資源,包含用於訓練和部署AI模型的雲端運算。

這三大科技巨頭擁有大量的AI人才,以及大規模創新的能力,然而相關的法規卻很少。
這是因為要能支援ChatGPT這樣通用人工智慧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的技術發展,成本極其昂貴。除了需要存取大量資料之外,依據OpenAI的說明,每年還需要數十億美元資金投入。儘管發展AI技術需要專業知識,並且朝向開放運用的方向進行,但是,掌控權仍然主要集中在少數公司手中。

從沸沸揚揚的Open AI最高執行長Sam Altman被裁一週再回歸的事件來看,以往人們希望透過資助新創公司,來打破AI壟斷的努力,目前看起來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大型科技公司依舊能透過投資新創獲利,並且掌握技術與人才就像Microsoft可以在事件發生,立刻延攬Open AI整個團隊,而這樣的現象也引發了壟斷憂慮,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CMA)因此介入調查。

因為對於AI的不安,也讓“科技向善”的議題發酵;許多影響者influencer和消費者期待,AI能朝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發展。但為了造福整個社會,我們還需要強大的公共人工智慧來制衡企業人工智慧。以目前AI領先的美國而言,廣泛使用公共模型和運算基礎設施,能為美國甚至其他社會帶來好處。

另一方面,目前Chat GPT正因為訓練資料,而引發智財侵權的疑慮;如果,AI能以取得授權的作品及資料來訓練模型,並且合理的分潤給智財權擁有人,那麼,就能協助智財權廣泛運用,同時維護智財權擁有人的權益,讓原創者能持續創作,產出更多新創作,形成善的循環。

除了擔心智財權侵權的問題之外,真實性是目前觀察AI發展可能需要注意的問題之一。
今年二月加拿大航空公司的聊天機器人,因為提供有誤訊息而被判賠,也就是說,企業需要為聊天機器人的失誤負責

如果能提升AI的真實性,那麼人們對於AI的擔憂就可以減少。

但在追求真實性時,也有另一個面向需要考慮,就是所謂的真實是否太過符合單一群體的認知,而非使用群體的共識。如同數位部長唐鳳在時代雜誌訪談中提到,如果AI的訓練資料是屬於主流價值觀的,那麼,原住民等非主流的群體,就應該重新訓練屬於自己的AI,以符合群體的真實性。這樣,也可以維護非主流群體,在數位世界的話語權。

前面談到了AI的風險與好處,針對大家最關心的氣候變遷議題,除了可以透過衛星確認森林種植、維護與砍伐的狀態,如何AI實際運用於脫碳,也就是減少碳排放,則是現階段努力的目標。

依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去2023年全球氣候異常所導致的高溫,將在2024年上半年飆升至更高;如何透過科技協助我們順利邁向低碳經濟,是目前大家努力的目標還好,依據Capgemini資訊管理顧問公司於2024年的經濟論壇報告來看,52%的組織預計將增加對永續發展的投資;並認為,永續發展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因為,61% 的組織將缺乏永續實踐視為生存威脅。

source: Capgemini

零售供應鏈的智慧化

根據跨境電子商務和郵件物流公司AsendiaManagement SAS的預估,全球零售商銷售金額於2025年將達到約7.4兆美元而背後所需撿貨人力真的十分驚人。依照人口結構變化與Z世代的就業傾向來看,人力將是電商平台是否能滿足消費市場需求的關鍵

source: AsendiaManagement SAS

依據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2022年的報告,將AI人工智慧驅動的預測應用於供應鏈管理,可以減少20%到50%的錯誤,以避免訂單流失和降低產品缺貨率,高達65%。並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可以減少5%至10%的倉儲成本,節省25%至40%的管理成本。

英國John Lewis百貨也希望透過AI的協助來提升獲利率,該公司和雲端運算服務公司(Google Cloud)達成為期五年的協議,利用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技術來提高效率。

英國物流倉儲公司Wincanton也持續增加AI相關投資,希望為客戶提供更優化的服務;今(2024)年3月,更收購英國自動化倉儲整合公司Invar Group Limited,希望透過直覺、可配置且可擴展的套裝軟體,以智慧程式協調倉庫內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的活動,藉此加速機器人和自動化轉型。

可以說,物流供應鏈正透過AI,加速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的整合,以跟上持續上升的零售物流需求。

source: Invar Group Limited

除了物流供應鏈可以透過導入AI優化,零售業者的包裝問題,也是無法逃避的衍生問題。
為了處理包裝問題,跨境電商平台Amazon成氣候承諾基金Climate Pledge Fund,提供資金給專注於包裝和循環經濟的氣候科技新創公司。
舊金山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公司Glacier,透過氣候承諾基金Climate Pledge Fund,獲得資金770萬美元,Amazon希望透過與新創公司Glacier的合作,加強可回收材料的可追溯性,以及回收流程;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功能, Glacier所開發的機器人可以識別30多種不同的材料,像是塑膠瓶和鋁罐等常見包裝,也能辨識牙膏管和貓糧罐等特定物品。回收廠可以把機器人當作一個員工來安排,因為他的占地面積與人類相同,安裝時也不需要設備停機,也不需要重型機械;而且,一台機器人,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回收成本。

除了物流、包裝等運用AI的方式,電商平台內部也正在擁抱AI。例如, Walmart除了在聊天機器人和購物功能中添加「對話AI」功能,並正在透過新的AI助理,為5萬名員工賦能。
Walmart執行副總裁兼首席人資長Donna Morris和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長Cheryl Ainoa,在部落格文章中寫道,Walmart使用生成式AI工具包括「我的助手」(My Assistant),歸納摘要文件,以加快創建和起草專案的速度。目標是將員工「從單調、重複的任務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改善客戶/會員體驗」;除了協助現有員工作業,Walmart還希望運用AI工具,培訓新進員工,回答與員工福利相關的複雜問題。

生物工業革命 地球脫碳的新可能

近幾年,在協助尋找石化替代原料的議題上,生物科技可說是十分重要的領域。
如同劍橋大學提出的研究方向:如果能夠透過向自然學習,利用仿生學來創建出自然纖維的建構方式,就有機會運用在地現有資源,透過低耗能和循環生產,來設計出仿生的紡織品,這也是生物技術領域的專家們正在努力的方向。
現在專家們希望能透過微生物技術這個新興領域,協助紡織產業從原料、各階段製程到成品製作,能轉型為低環境衝擊的產業,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廢棄物、土地利用、塑膠污染和動物福利等問題。

而這樣的努力,如果能透過時尚大師們的推動,就能更快推向消費者,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
例如Stella McCartney就在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全球高峰會COP28上舉辦一場會議,並展示她2024早秋系列的一款永續皮草外套,這是她與BioFluff合作開發的無動物、無塑膠的仿生素材SAVIAN,號稱世界上第一款植物基皮草。

新創公司BioFluff團隊包含材料科學家和製造商,希望透過結合科學、紡織工程和專業知識,創造一個更好、更永續和更負責任的紡織工業。SAVIAN是“蒲公英”的意思,希望以覆蓋地表的蒲公英的柔軟觸感,作為服裝外層的新毛感素材的手感,藉此重新定義奢華。
SAVIAN仿生皮草採用100%可再生植物纖維以及農業廢料進行創新,將蕁麻、大麻和亞麻轉化為奢華的毛絨質地。新素材在義大利量化製造,製程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90%,而且不含基因改造成分和有毒化學物質。

source: Stella McCartney、BioFluff

生物科技不僅僅是協助時裝產業轉型,也可以更貼近日常生活,而且大規模地幫助地球脫碳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68%的世界人口將居住在城市地區,而這將導致污染和碳排放增加。我們從人生活的環境來看,除了地表綠化之外,最大範圍的改造,就是垂直的建築壁面了吧!

前幾季我們曾提過位於荷蘭以“垂直森林”為概念的綠色高層建築,讓建築物盡量納入植物的種植,這在新加坡也推動的很好,還形成太陽龐克Solarpunk風格,這是一種21世紀初興起的科幻次類別和藝術風格,想像人類透過科技,成功解決氣候變遷與污染等當代環境問題,並達成與自然永續共存後的未來世界,其中不僅有高科技的呈現,也涵蓋了低科技的永續生活方式,如園藝、正向心理學和自己動手做的DIY精神,以反映綠色環保主義、深層生態學和生態現代主義等環境哲學。

不過,無法納入植物的建築壁面還是很多,如果這些外牆都能變成減碳的區域,不僅有益地球環境,還能提升生活品質。

以此概念為目標,創新的活性塗料Cyanoskin因此誕生:它可以為城市的中高層建築表面塗上活性塗料,因為塗料中含有藻類,透過光合作用就能捕捉城市環境中的二氧化碳,而30公克的藻類可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跟一棵樹是一樣的。
活性塗料裡的藻類可以自給自足,因為團隊的秘密配方,已包含藻類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加上空氣中原本存在的物質,讓塗料可以一直“活著”。
這項技術的開發團隊是皇家藝術學院和倫敦帝國學院的跨學科團隊,希望透過革命性的光合塗料,提供大規模實用而經濟實惠的碳捕捉方式,創造一個新的地球之肺。

source: Cyanoskin

轉售時尚 新世代的新資產

談到新資源,在紡織產業部分,近年的重磅焦點是利用碳捕捉技術製成負碳織物,也就是將二氧化碳當作新資源;除了可以像美國科技公司Lanza Tech,將二氧化碳和甲烷透過細菌培養,把乙醇轉變成聚酯之外,也有不同公司借助回收二氧化碳為織品上色。

source: Lanza Tech

例如荷蘭公司DyeCoo的無水、無化學製程的染色技術,以二氧化碳代替水作為溶劑,可染聚酯纖維,在多年前即曾經引進台灣。現在因為尋求環境低衝擊的染色方案,2023年adidas再度納入供應鏈中,並由Clean Dye越南廠負責生產。而尼龍的二氧化碳染色技術,也在導入中。

source: DyeCoo

在水資源日漸匱乏,環境又需要保護的情況下,這樣環保的染色技術的確能為時尚帶來更永續的製程。

除了二氧化碳和甲烷,碳捕捉技術還能捕捉廢料轉為有用的資源,而且是大家意想不到的—以污染的空氣為原料,製成墨水。印度新創公司Graviky Labs創辦人R. Buckminster Fuller認為,空氣汙染是一種我們還沒有去補獲的資源,如果我們可以捕獲,並轉化為繪畫和印花可使用的墨水,就可以減少汙染,同時建構新的商業模式。

由Graviky Labs開發的空汙墨水AIR-INK®,不但無毒、符合歐盟ROHS標準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可以印在服裝和布料上,還可以讓產品抵銷碳足跡。

source: Graviky Labs、Insider Tech

除了像印度新創公司,位於哥本哈根的創意設計工作室Natural Material Studio也藉助唯物主義和極簡主義的美學精神,嘗試新素材的可能性,僅使用天然、循環、可生物降解的成分,與客戶進行深入研究,如Natural Material Studio為Calvin Klein開發的生物基包裝材,每張都是手工製作,帶有獨一無二的漩渦和氣泡,樸實而輕盈。
又如Natural Material Studio運用白堊一種質地細膩、土質的石灰石,加上生物聚合物,以及天然軟化劑,做成天然、可生物降解、可重新使用,而且是可家庭堆肥的全循環素材。這種生物紡織品具有半透明性,用作燈罩無論在開關時都能提供豐富的質感體驗。而且在潮濕、溫暖的條件下,生物紡織品會膨脹和變軟;在寒冷、乾燥的條件下,材料會收縮和變硬,就像是活的一般。

足見為了早日脫碳,人們積極發揮想像力,開發各種新的可能,素材的多元性,令人驚豔,也為終端設計師展開更多的想像。

source: Natural Material Studio

另外科學家們也正積極尋找石化燃料的替代品,如南非的永續生物燃料公司SeaH4,透過陸地藻類養殖、沼氣生產及氣體加工和氣體轉液體技術,生產生質燃油,而且它還可以直接透過目前的加油基礎設施加油,讓大家更無痛轉換。
加上SeaH4使用的技術在各階段製程都屬於成熟技術,不需要另外支付授權費用,或有智慧財產權侵權的疑慮,在量產與推廣上,更容易推動。

善運用尖端科技 自帶美好

重新探究本質的美好,加上量化技術,就能為這世界開創革命性的優化。
科技勢必帶領著人類文明向前走,無論我們喜歡與否,因為創新是人類內建的DNA;科技本身是無害的,我們如何善用,讓科技成為建構更好世界的工具,才是最重要的。

您已超過免費瀏覽次數。

訂閱登入繼續瀏覽以繼續閱讀。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