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家儀
在消費主義盛行及快速時尚的年代,相對地創造出一種「喜歡就買,過季即丟」的新消費模式。然而,這種新興的消費模式,對於整個消費體系、生產體系,以及其背後所牽連的環境問題,又有什麼影響呢?
不論是在亞洲、歐洲、美洲,「平價快速時尚」養成消費者買買買、丟丟丟的習性,過度生產及消費導致生態嚴重破壞,這不僅造成越來越多的物資過度消耗,也使得垃圾量有增無減,善後工作自然而然變得越來越急迫。因此,面對地球有限的資源,為抑制這種習性的情況惡化,環保人士提出「綠色消費」主張,強調「低污染、可回收、再生材質」的商品,讓「回收再利用」再度成為一種很潮的新生活態度。
也就是說,未來生產者所關注的將不只是產品的質素,還關乎生產模式是否有益社會;而消費者欣賞產品的角度不只於如何有益於己,還在乎生產者和產品是否尊重生態。
何謂升級再造 Upcycling
一般來說,消費品的生產過程普遍採用「提取→製造→棄置」的模式,不僅消耗了大量資源,也產生了無數的廢棄物。
「 升 級 再 造 」(Upcycle) 一 詞 最 早 是 由 Reiner Pilz 在 1994 年 建 築 期 刊《SALVO Monthly》中提出。當時 Reiner Pilz 將「循環再造」(Recycle) 再分為兩類:一是降級回收 Downcycle,另一是升級再造 Upcycle。而傳統認知的「循環再造」,多屬於 Downcycle,亦即將棄置物分解成原材料,供日後生產之用,如磚塊、塑膠等經打碎、分解再倒模造成另一種物件,但其實這當中的過程並不太環保,因為要加入很多其他物料,亦需要用燃料進行分解。
以回收玻璃為例,每熔製 1 噸玻璃,需使用 1.2 噸原材料,因此 Downcycle雖較完全棄置可取,卻未必是最環保的方法,加上人們也漸漸開始發現,每次經由傳統 Downcycle 方式重新回收再利用的物質並無法恢復到它原始的品質。例如再生紙的製造,就必須使用大量的水資源來清洗,且再造的質感也無法與當初相比。
由此 Reiner Pilz 進一步提出「升級再造」(Upcycle) 的概念,也就是直接利用固有棄置物,按物料原有的特質加入設計創新意念,讓它改頭換面變成另一件有價值的產品,以免卻 Downcycle 在分解、加工、再製造一系列過程中所需耗損的物料與能源。而如今這樣的概念,也擴及工業產品設計或時裝設計業。
專家解析,Downcycle 指的是把廢物分解成原材料,供日後生產之用;Upcycle 則把廢物製作成更具價值和質素的產品。Downcycle 的過程可能會減低物料的質素;Upcycle 則強調收集、生產及消費三方面形成循環系統,減少資源消耗,延長物料的可用性,讓垃圾概念不再存在。
兩者比較之下,「升級回收」(Upcycling) 是一種更進化的循環再造概念,將廢棄或無用的物質,以對環境或品質更有利的轉換方式,再製成新商品或素材,我們預期未來 Upcycling 加值再造的過程勢必將有更廣泛的運用。
Upcycle與Downcycle的比較。Photo Source:intercongreen.com
案例 1 :Bottleware 重新詮釋經典可樂瓶
將「升級再造」(Upcycle) 概念延伸至產品的實作,不僅意味著對環保和生態作出貢獻,這些本來將流落掩埋場的廢棄物也因為再次添加的創意價值和生存意義。而賦予老物品新的用途,將其改頭換面成有價值的產品,一舉兼顧提倡環保與珍藏老物品的回憶,因此Upcycling 的商品設計風潮正悄悄席捲全球。
在 2012 年東京 Designtide 展覽會中,日本設計公司 Nendo 和可口可樂合作推出一項主題展,名為“Coca-Cola Bottleware“。該展利用 7000 個重新回收的可口可樂玻璃瓶,並努力保留瓶身經典造型和肌理,例如帶綠色調的玻璃色、底部的環狀止滑點、可樂罐瓶的曲線,將消費者記憶中的可樂瓶重新製作成具現代感的精緻碗具。而且所有限量商品會後立即轉往指定店鋪販售,定價從 ¥5,250 到 ¥14,700不等。
Photo Source:j.cocacola.co.jp/bottleware/en/index.html
案例 2:荷蘭國鐵 NS 的加值再造
荷蘭國鐵 NS 發展出一系列升級回收的產品,回收再造本來在火車上或車站裡即將被丟棄的東西,包括:座椅上的皮料、布料,經過清理、裁切、縫製脫胎換骨為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包包,就連平常惱人的塗鴉也可以青蛙變王子,蛻變成包包上獨一無二的設計圖騰。又例如荷蘭國鐵 NS 每五年就必須汰換上萬件的塑膠火車班表,經過回收,VerdraaidGoed 設計工作室妙手裁切、塑模、加工,就可以加值再造出筆記本、托盤、相框等不同的新產品。
Photo Source:www.ns.nlverdraaidgoed.nl
案例 3:來自非洲的原生環保鞋 soleRebels
來自於衣索比亞的 soleRebels 環保鞋品牌,品牌總監 Bethlehem Tilahun Alemu 熱愛自己的國家和土地,總希望可以替自己這被認定為落後第三世界的祖國做些什麼?她發現在自己的國家衣索比亞,因為經常身在戰亂之中,許多貧困的人們沒有鞋子可穿,而將廢棄輪胎自行切割為拖鞋形狀,因此她決定創作一個用輪胎當鞋底的品牌 soleRebels,自許當個有靈魂 (soul) 的和平反叛軍 (rebels)。
soleRebels 整雙鞋子的材料都盡量採用當地的有機材料和回收品,鞋底以廢棄輪胎手工切割合成,鞋身使用有機種植的阿比西尼亞麻 (Abyssinian Jute)、人工栽植的有機棉、當地特有的植物纖維 KOBA、或符合人道殺生動物皮革。鞋面則以純手工的人力織布機編織出當地傳統的圖騰,或運用當地天然植物手工染整打造鮮豔色彩。
Photo Source:www.solerebels.gr
案例 4:Aluc 回收升級變身高級服飾
在時尚產業的概念裡,每一季的商品都是獨特的,因此只要是過季的商品或布料往往只有丟棄一途。而一些比較大的品牌,更是只要商品或是布料出了一點小瑕疵,整批貨就很有可能因此打回銷毀。Luise Barsch 看到這些現象,認為使用那些被時尚產業認定不合格的材料也可以做成美麗的衣裳。於是她與三位夥伴開始運用 upcycling( 升級回收 ) 的概念創立品牌 Aluc,研發用回收布料拼湊出風格獨一無二的衣服。
在 Aluc 的網站上,他們詳細地描述所有服裝的製造過程,不只強調材料環保,同時也確保生產過程。而且 Aluc 的衣服都是在離服飾店面最近的社會機構縫紉的,像是為殘障人士設立的工作坊。製作後剩餘的布副料也會捐給社會機構,讓他們能再利用做成小飾品及首飾再次銷售。
Barsch 說:「購買 Aluc 衣服的消費者,其實也買了背後的故事。穿我們的衣服不只能讓你與眾不同,你同時也做了一件善事。」
Photo Source:www.aluc.eu
案例 5:WiTHiNTENT 化露營帳篷為特色商品
每年音樂節都有數千個被丟棄的帳篷,英國設計師 Kate Benton 因此將腦筋動到這些被棄置的帳篷,將之重新創造設計成特色服飾。
Kate Benton 說,這些帳篷不僅防水,而且擁有眾多顏色及圖紋,但最後卻變成沒人要的廢棄物,因此 Kate Benton 利用這些免費的回收材料創作成新的外套及包包,並成立WiTHiNTENT 品牌。每件衣服的標籤都會加上“100%帳篷”以及面料來源的標示,例如來自 xx 年的某個節日,而且因為每塊布料都具不同圖紋及顏色,所以每件商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Photo Source:www.withintent.co.uk
案例 6:升級再造的創意店家
成立於 1997 年的 D&DEPARTMENT 株式會社,在 2000 年由長岡賢明以「長青設計」(Long Life Design) 為概念,在東京正式創立 D&DEPARTMENT PROJECT 實體店舖,作為傳遞想法的二手商店。
所謂「長青設計」,簡單來說就是可持續使用的設計理念。長岡賢明認為,真正的好東西應該是能夠超越年代和品牌的,即使老舊破損了,也應該有辦法經過循環再生重啟第二春。因此他們會從回收的家品中挑選製作物料,開發別緻的升級再造產品,例如在電單車椅加上鋼管凳。讓原本已經絕版的二手商品,經過重新的包裝設計,再次發掘其優質的內在,展現出翻新的生命力。
秉持這股精神,D&DEPARTMENT PROJECT 從中古專賣店起家,雖然發展迄今,店內商品已有九成是翻新品或新品,但環保初衷並未改變。堅持著「發掘」的宗旨,繼續引薦值得一用再用,且保證得以回收和由地方職人修復重製的優質產品。
其他如奧地利的 Gabarage Upcycling Design,不只用回收剩餘物料製作成精品家具,並在店內聘用戒毒者,給予他們合理工資和福利。德國的 Kunst-Stoffe 是歐洲首個重用物料中心,也是一個環保教育平台,主力收集可直接應用的各種物料和廢物 ( 但不接收舊衣服和紙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