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的8大時尚風潮,見證一個世代的精彩!

2020/01/01
文=文=裴依諾・李得瑋

時序剛進入2020年,回想過去十年,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消費文化的轉變,時尚界也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變。
在即將步入下一個十年之前,且讓我們沿著記憶回眸過往,一起來回顧2010年代為時尚界(乃至我們的日常)刻下的時尚印記。

 

1. 告別正裝,擁抱運動休閒風潮

2010年代是一個時尚由正裝走向休閒的年代。
隨著健身文化的滲透,運動已經成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伴隨著運動單品的不斷增多,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型時尚潮流—Athleisure[由athletic(運動的)+leisure(休閒的)混搭出來的新詞彙],創造出一種結合運動感與休閒範兒的新混搭風格。
隨著運動休閒穿搭的興起,人們對於健身服的時尚需求變得越來越高。瑜伽褲、運動文胸從功能性需求,逐步演變成更高品質、更有設計感的追求,不僅跨出原有的運動用途,更走向時尚伸展台。
從2015年起,運動服便不再僅僅局限於健身房中,而逐漸演變成一種日常穿搭的時尚。Athleisure的精神也不再僅僅是運動休閒,近幾季更廣泛融入街頭與工裝元素,甚至帥氣的TomBoy男孩風,形成一種酷味十足的混融風尚。

 

Athleisure的穿搭也隨時尚風向而不斷演變。source:Lacoste / Off-White / Stella Jean / Sportmax / Fila / Tommy Hilfiger

 

運動時裝的興起加速了市場對於運動服飾的需求,從而促使了大批運動品牌的成功,例如2014年成立、打出輕健身概念的品牌Outdoor Voices,2013年成立、融入西岸加州時尚風格的Vuori Clothing,以及2014年成立的高端運動服飾零售商Bandier,都是運動領域的知名新秀。同時,這股風潮也讓一批老牌運動品牌得以再次換血重生,迅速搶佔運動休閒市場,如Lululemon、Champion、Fila等。
運動時裝的持續走俏,令更多品牌加入了競爭,推出運動服的也不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運動品牌,更多的街頭品牌、快時尚品牌、奢侈精品開始搶占市場,從Nike、Primark、到Rihanna的新品牌Fenty,它們的出現也讓運動休閒時尚呈現更多樣的面貌。

Nike X Sacai、adidas by Stella McCartney、Fenty X Puma堪稱時尚與運動跨界典範。

 

休閒時尚風潮(Athleisure)在過去十年中一直保持穩定增長,雖然在2020春夏時裝週我們看到眾多設計師品牌重新擁抱正裝的美好,但Athleisure的著裝方式已經成為這一代人的生活型態,Athleisure不會消失、只會以更多不同的衍生風貌存在於我們身邊。
德意志銀行(2016)報告指出,「運動休閒服飾快速崛起,從2008年到2015年平均銷售成長4.1%,而非運動服飾在過去八年中有七年都出現銷售停滯的狀況,同期只成長0.2%」。摩根士丹利(2015)報告也指出,「中國大陸成長快速的中產階級重視健康生活,這將帶動運動休閒服飾銷售成長,預估2020年全球運動休閒服飾銷售將達3,652億美元」。

 

2. 次文化,反成時尚主流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反潮流(anti-trend )也是2010年代最流行的時尚風潮之一。時尚次文化無處不在,它們是對大潮流的反動,但事實證明,有些時候它們却比正統趨勢更加流行。過去十年間,許多次文化已成功變身,進入主流文化領域,最被人熟知的要數normcore(簡約風)、streetwear(街頭服飾),和Gen-Z Internet culture(Z世代網路文化)。

如同Athleisure一樣,Normcore也是時尚界混搭出來的新詞彙,是normal(簡單)+hardcore(核心)兩字的結合,强調平凡而舒適的搭配,形容一種返樸歸真的穿著風格。
在過去的定義裡,Normcore往往是「不時尚」的代名詞。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Normcore却成了google搜索率最高的時尚詞彙之一,這是一種以實用舒適為前提的風潮,故意穿得單調、無特色,但卻是處於一種看似平凡自在而不失格調的穿搭狀態。
Normcore經常是基礎色的選擇:白色,米色,灰色和黑色等素色,以及一些沒有logo,可天天穿搭的單品:T裇、衛衣、勃肯鞋、牛仔褲等,有人甚至將之擴及男女同款的性冷淡風。而最為世人所熟知、永遠以黑色套頭衫搭配藍色牛仔褲的Steve Jobs,就是典型的Normcore代表。
Normcore的興起,可以看作是時尚界的返璞歸真,是看盡奢華與快時尚風潮後,尋找真我的反思。

Celine的前創意總監Phoebe Philo、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都是Normcore風潮的代表。source:@phoebephilodiary、steve_jobs_photos / Instagram,IMDb

 

另一個重要的次文化潮流是Streetwear(街頭服飾)。如今的時尚行業不再像過去一樣由品牌决定時尚走向,更多的時尚觀念來源於消費者自身的訴求,這也是街頭文化興起的原因。
街頭服飾起源於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洛杉磯和紐約市的衝浪、滑板和嘻哈文化,如今已發展成為時尚界的熱門詞彙,它代表的是一種時尚態度,單品包括T恤、棒球帽、連帽衫和運動鞋等。在2010年代,各大街頭品牌如Stüssy、Supreme、AathingApe、Off-White和Hood By Air等重新為時尚界洗牌,吸引了衆多狂熱的追隨者。
隨著街頭服飾越來越受追捧,就連奢侈品牌也積極擁抱,藉此年輕活化,例如Louis Vuitton與潮牌Supreme聯手打造的2017年秋季系列,成功使兩個品牌的銷售額增加了1億歐元,堪稱雙贏典範。隨後2018年,非科班出生的音樂人Virgil Abloh坐上Louis Vuitton 男裝創意總監大位,再次印證地下潮流反成時尚主流。

時尚大牌紛紛引用街頭次文化作為靈感來源。source:Chanel 14SS / Louis Vuitton 17AW & 19SS

 

最後則是年輕一代已快速塑造出屬於自己的時尚潮流。雖然Z世代(1990年代中葉至2000年代出生者)的青少年多在高中年紀,但他們在各大社交媒體的實力卻不容小覷,而且使用的也多是新一代的社交軟體如抖音,並形成了VSCO Girl、E-Girl/E-Boy等不同的時尚流派。
其中,VSCO Girl(VSCO原為照片編輯app,以朦朧的海灘風格濾鏡聞名)隨著Instagram上184萬次的#VSCOgirl標記、YouTube上的5百萬支VSCO影片、以及抖音TikTok上50億個標籤的巨大瀏覽量,已經成為他們這一代專屬的時尚潮流。年輕的她們看似遵循特定的學院風或者海灘風,離不開勃肯鞋、Fjällräven背包、貝殼項鍊、大腸髮圈、足以遮蓋短褲的大廓形T恤、和Hydro Flask環保水壼等,自然素淡的表面之下是富含品牌意識的裝扮,其中甚至隱含90年代的懷舊情緒以及新世代的環保意識。

VSCO Girl是一群看似平易但充滿優越感的年輕族群。source:@brynnrumfallo、emmachamberlain、oliviarouyre、mackenzimol / Instagram

 

至於E-Girl/E-Boy,則是自Scene kid(非主流少年)演化而來,泛指衣著不循傳統風格,並且喜歡嘻哈、情緒嘶吼、龐克搖滾以及其他非主流音樂類型的人,這個族群愛用淡彩色的假髮,和黑翼眼線、彩虹眼影、或是在臉頰畫顆心的圖案化妝容,從90年代、動漫或電玩文化中獲取時尚靈感。

E-Girl/E-Boy的美學受到滑板、hip-hop、動漫、BDSM虐戀和哥德文化影響。source:@rottenpeachcorpse、gusdapperton、loserthrift、katie_westwood、eve.frsr、abbiechuelaa / Instagram

 

3.  包容性和多樣性成為時尚主角

包容性和多樣性在2010年代時尚行業也有突破性的進展,品牌和設計師開始打破種族、性別、身材和年齡上的刻板印象,開放時尚的定義。因此,出現在T 台和時裝大片裏的模特不再是單一的高、瘦、年輕、白種人,而變得更為多樣性。
例如美國前衛品牌Chromat,自2010年成立以來持續倡導時尚的多樣性和包容性。Chromat設計師Becca McCharen-Tran一向堅持使用不同人群作為她時裝週的走秀模特,其中包括加大碼、變性、懷孕、截肢者和乳腺癌倖存者。

美國前衛品牌Chromat自2010年成立以來持續倡導時尚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近年來,人們對美的理解開始打破傳統,各大品牌也致力於推動更為包容的時尚文化。例如,80歲的Joan Didion成為Céline 2015年春季廣告代言人,88歲的Carmen Dell'Orefice仍然是時下熱門的模特。Ashley Graham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登上《體育畫報》泳裝專刊的大碼模特,Halima Aden是第一個配戴伊斯蘭頭巾登上紐約時裝T台的模特,以及加拿大著名白蝕症模特Winnie Harlow作為首個白化患者登上T台,她們的每一次登臺都是一場震撼時尚界的革命。
在2010年代,時尚界的自我革新,讓審美變得越來越包容與多元,美的概念不再局限於傳統意義上的“好看”。但對於龐大的普羅民眾,真正的時尚包容性和多樣性革命恐怕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4. 大Logo、 Monogram老花「回潮」

時尚總是矛盾的,與normcore對立的另一端,是千禧一代人的懷舊情結,隨著手袋、腰帶、上衣、褲子上品牌logo的高調出鏡,推動時尚再次進入logo狂潮。
2010年代的後五年,時尚界開始以趣味的、反諷的方式玩弄以logo為中心的設計,其中最著名的單品有Vetements的DHL徽標T恤,Balenciaga轉化前美總統競選人Bernie Sanders的標誌作為2017秋冬男裝圖案靈感,以及Supreme著名的Logo Box。
2017年,logomania進入巔峰,logo一字於Pinterest的搜尋結果同比增加了203%。對於logo Fashion的高調回歸,我們可視為時尚潮流的輪迴,更是對極簡主義簡單粗暴的反擊。

logo Fashion以趣味的、反諷的方式高調回歸。source:Louis Vuitton / Comme des Garcons / Balenciaga / Dior Homme / Valentino / Vetements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伴隨logo Fashion而來的,是對90年代懷舊風潮的致敬。復古風格的回溯,也引領Monogram “老花”潮流的爆紅,至今依然占據時尚榜前列。2000年春季Dior重新設計的經典“老花”馬鞍包,迅速成為近年來It-bag。Fendi 、Chanel、Gucci等各大奢侈品牌也緊隨其後,紛紛推出復古“老花”單品。
隨著年輕一代人群的追捧,“老花”已從大媽風搖身轉變為更街頭、更親民的潮流icon,不同的是,過往強調的尊貴感在慢慢減弱,復古氣質和時代感的摩登個性逐步增強。

Monogram的再設計讓“老花”也年輕。source:Chanel / Gucci / Coach / Fendi / Loewe

 

5. 皇室名流的時尚效應

2010年代,名人效益不減,尤其新一代的英國王室成員,為我們帶來了相對親民的時尚觀點,成為全球仿效的潮流icon。
備受矚目的王室新成員,當數劍橋公爵夫人Kate Middleton(凱特•米德爾頓)和蘇塞克斯公爵夫人Meghan Markle(梅根•馬克爾)。如同已故的戴安娜王妃一樣,兩位公爵夫人都有著非凡的時尚觀點與皇室效應,她們在訂婚時穿著的衣服在互聯網曝光後的幾分鐘之內便銷售一空。
且相較於走優雅耐看路線的凱特王妃而言,梅根王妃的時尚品味更符合新一代個性年輕人的喜好,連續兩年被全球時尚搜索引擎Lyst 評為“時尚圈最具影響力名人”的前三名,更在2019年度時尚報告〈The Year In Fashion〉中位居榜首,成為當之無愧的“帶貨王”。
某種程度上,她們倆人也能代表兩個世代對時尚的看法。凱特王妃的著裝基本上依循皇室規範,選擇英國血統品牌Alexander McQueen、Emilia Wickstead、Jenny Packham,偏愛結構性外套、及膝長袖洋裝、高腰長褲。
梅根的時尚品味則更為自由,喜愛新興小眾的設計師品牌,如Mackage和Greta Constantine,出身加州的她,也支持美國設計師如Misha Nonoo、Jason Wu、Brandon Maxwell、Veronica Beard等。還有一些相對平價的品牌如Aritzia、Club Monaco和Reformation,亦經常在她的穿搭中出現。
時尚皇室效應有多「可怕」呢?根據數據顯示,梅根曾穿著一件Mackage大衣,導致該品牌24小時內在網絡上獲取了16億的點擊率。
皇室效應不僅對品牌的宣傳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甚至還觸發了對顔色和款式的搜索,從Lyst的數據來看,2019年梅根公開穿著的服裝在一周內,網上對相似款式的搜索量平均上漲216%,在她的影響下,白色、米色、海軍藍均已成為了今年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色調。

source:royal.uk、@KensingtonRoyal / Twitter、 @kensingtonroyal、sussexroyal、hrhofsussex / Instagram

 

不可諱言,王妃們與時俱進的時尚品味與穿衣搭配的親民化,的確是皇室效應一直持續到今的重要原因,也在時尚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流行風潮。

 

6. 時尚博主的誕生

時尚街拍長期以來一直都是時裝週觀察的一部分,但它從未像現今這般火熱,隨著社交媒體的普遍使用,街拍在2010年代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追捧。
由於街拍更加生活化,使它獲得比秀場照片更多的關注度,在時裝博客、網站和Instagram上廣泛傳播,從而催生了一批屬於這個時代的特殊人群—時尚博主的誕生。
“街拍”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已故的《紐約時報》攝影師Bill Cunningham。過去幾十年來,Cunningham一直持續在紐約街頭街拍,捕捉街頭最真實的時尚,為潛在的時尚博主提供了發展平臺,也間接促使隨後大批時尚博主的誕生,如時尚部落格Man Repeller 創辦人Leandra Medine、Blonde Salad的博主Chiara Ferragni 、Song of Style的博主Aimee Song等,如今均已經成為時尚行業的風向標,影響力毫不遜色於名人明星。

source:@chiaraferragni、leandramcohen、susiebubble、aimeesong / Instagram

在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時裝設計師和時尚編輯已不再是決定時尚趨勢和流行風尚的唯一絕對性權威,時尚博主和網紅對時尚產業的影響力越來越重要。據市場研究公司Mintel的一份報告,顯示出美國超過35%的千禧女性宣稱社交媒體是最能影響她們購買服裝的媒介,並且比重還在逐年上升。
如今的時尚博主已經成為時裝週的常駐嘉賓,與名人和時裝編輯併排看秀。他們無處不在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也使得各大品牌公司紛紛奉上代言合約,如Ferragni擔任Lancôme的代言人,Arielle Charnas甚至成立自己的時裝品牌Something Navy,並與高端百貨公司 Nordstrom合作銷售。

 

7. 時裝秀的新體驗美學

長期以來,T台走秀一直是時裝季的重要環節。但在2010年代,隨著網路直播日益普及,品牌秀必須走出新的意義,也因此,設計師們將走秀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演變成了一場時尚表演盛宴。
而最著名的莫過於Chanel老佛爺的秀場設計,每一次的秀場布景都讓人大開眼界,他將航站樓、劇院、超級市場、賭場、餐廳和藝術館1:1地還原到秀場,海灘、瀑布也搬進了大皇宮,甚至還搭起來火箭發射塔,每一次地創意都讓人置身幻境,跟著設計師的造夢之手走進既真實又虛幻的時尚夢境。
2010年代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將秀場設計與服裝設計相融合,為觀衆帶來更好的沈浸式觀展體驗。

Chanel 把海灘、火箭發射塔都搬進了秀場。

 

8. 快時尚高峰期過後的永續思考  

2010年代,全球面臨政治和環境動蕩,使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生態意識。從世界各地沸騰的“Fur-free”反皮草運動,到名人明星們主張的舊衣新穿,可持續時尚的思考一經開啟,就從未停止。
根據BCG波士頓顧問公司與永續成衣聯盟(Sustainable Apparel Coalition)發布的〈時尚產業脈動〉報告,消費者越來越有意識地關注時尚產業的環境永續和社會責任問題。高達75%的消費者認為永續性極其重要。超過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已經改變品牌選擇,轉向更積極實踐永續環境的品牌。
面對環境殺手汙名,快時尚品牌首當其衝,包括H&M、ZARA、Mango先後推出“永續時尚系列”,標榜以有機棉、回收纖維、萊塞爾纖維等環保素材製作衣物,表達他們對永續時尚的認可與支持。今年Inditex更進一步宣布在2025年前,集團內(包括Zara Home、Pull&Bear和Bershka)所有產品將100%採用永續材質。
不只快時尚品牌紛紛許下承諾,今年Kering集團更號召32家時尚巨頭共同簽署時尚公約Fashion Pact(至截稿前簽署家數已近倍增,達59家),致力於 2030 年前消除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在 2050 年前達成零碳足跡,以阻止氣球暖化、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
呼應這股道德消費與永續時尚潮流,時尚設計師們紛紛採取具體行動,從摒棄使用動物毛皮開始,鑽研環保科技,研發新的面料和生產技術,致力減少對地球的污染和傷害。
2020年春夏時裝週,從紐約、倫敦、米蘭到巴黎,#sustainablefashion主題更頻繁出現各大秀場。永續時尚在設計師、名人明星與品牌經營者各方加持下,將成為一場最潮的社會時尚運動。

source:MANGO COMMITTED COLLECTION

 

回首2010年代的時尚趨勢,它定義的不僅是服裝、是配飾,定義的更是我們的生活型態。也期待2020年代,時尚將為我們帶來更多驚喜時刻!

您已經超過非會員的免費瀏覽次數。

本文限制VIP專屬

·簡單填寫email,加入免費會員
·每天一杯咖啡,進階VIP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