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時裝週的環伺下,中小型時裝週如何脫穎而出? 剛剛落幕的2025/26秋冬柏林時裝週(1/31~2/3)似乎提出一種破局之道。
柏林時裝週(Berlin Fashion Week, BFW)於1月31日至2月3日舉行,本屆以「自由、包容與創意的責任運動」(The responsible movement of freedom, inclusion, and creativity)為核心,展現柏林獨特的多元文化、可持續性發展,以及對時尚產業未來的願景。
柏林的非傳統時裝週定位
柏林時裝週自2007年創辦以來,經歷多次變革,逐漸擺脫與傳統服裝貿易展的關聯,轉型為強調獨立設計、自由創作與實驗性風格的平台。本屆時裝週更首次安排於週末舉行,以吸引更多觀眾,同時避開與其他國際時裝週(如1/31-2/3巴黎高訂週、2/6-11紐約時裝週)的檔期衝突。
柏林經濟事務國務秘書Michael Biel表示,為了避免與其他時裝週時間重疊,這次柏林時裝週首度選擇在週末舉辦。柏林作為德國首都,週末生活就像夜文化一樣富有創意和激情,也是柏林另一種特色。
柏林作為創意之都,擁有充滿活力的夜生活和前衛文化,這些元素深刻影響當地設計師的創作風格。市府每年投入480萬歐元支持時裝週,讓柏林成為設計師展示非商業、工藝導向與環保時尚的重要場域。
知名品牌與設計新銳齊聚
本屆時裝週共舉辦35場時裝秀,從巴黎男裝周常客GmbH和德國本土時尚品牌Richert Beil,再到Maximilian Gedra的戲劇禮服和柏林時裝周常客William Fan的優雅造型,以及新秀們的各種非典型的創意設計,例如贏得本屆FCG/VOGUE 時尚基金(德國版)的Kasia Kucharska,運用可生物降解乳膠蕾絲“雕塑”服裝(而非縫製)。
由左至右:GmbH / Richert Beil / Maximilian Gedra / William Fan / Kasia Kucharska
而柏林的新風貌也吸引了眾多國際時尚買手,包括倫敦百貨公司Selfridges、東京潮流名店GR8、線上平台Ssense與Hypebeast旗下零售商HBX等。
其中,「BERLIN CONTEMPORARY」競賽選出19位具有創意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設計師,每位得獎者獲得2.5萬歐元獎金,以供在柏林時裝週期間展示作品。
-
Andrej Gronau, 25AW
-
Avenir, 25AW
-
CLARA COLETTE MIRAMON, 25AW
-
COLRS, 25AW
-
GmbH, 25AW
-
HORROR Vacui, 25AW
-
Haderlump, 25AW
-
LOU DE BÈTOLY, 25AW
-
LUEDER, 25AW
-
Laura Gerte, 25AW
-
Marke, 25AW
-
ODEEH, 25AW
-
PLNGNS, 25AW
-
Palmwine Icecream, 25AW
-
RICHERT BEIL, 25AW
-
SF1OG, 25AW
-
Sia Arnika, 25AW
-
Sveason, 25AW
-
William Fan, 25AW
-
Gallery
19 photos
https://crema.tw/index.php/fashion/item/4508-25-26aw%E6%9F%8F%E6%9E%97%E6%99%82%E8%A3%9D%E9%80%B1%EF%BC%9A%E9%9D%9E%E5%95%86%E6%A5%AD%E5%89%B5%E6%84%8F%E8%88%87%E6%96%87%E5%8C%96%E4%BA%A4%E8%9E%8D%E7%9A%84%E6%99%82%E5%B0%9A%E7%9B%9B%E5%AE%B4.html#sigProId1de0737e66
2025 BERLIN CONTEMPORARY獲獎品牌
柏林知名公關與創意機構Reference Studios舉辦的第3屆「INTERVENTION」活动,近年來藉由邀請國際藝術家與音樂人(如 Kanye West)的參與,進一步拓展柏林設計師的國際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時裝週特別支持來自德國以外的品牌,如來自加納的PALMWINE IceCREAM與烏克蘭的PLNGNS,體現柏林時尚圈的開放與包容性。
城市地標結合展演亮點
柏林時裝週的展演場地橫跨多個極具代表性的城市地標,包括由廢棄發電改建的知名夜店Berghain與展演空間Halle am Berghain、歷史悠久的St. Thomas 教堂、二戰碉堡Bunker West、包浩斯古蹟Kant-Garagen,以及具有藝術氣息的Villa Elisabeth等。
其中,設計師William Fan為慶祝品牌成立10週年,在柏林愛樂音樂廳舉辦「ALTER EGO」時裝秀,靈感來自京劇(Peking Opera),巧妙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GmbH則選擇在Kant-Garagen展演最新「From Another Reality」系列作品,融合工裝與高級訂製元素,探討性別界線。
另外,Marie LUEDER的「The Shell」系列則以無人機、投影與玻璃吊燈打造沉浸式劇場感,充分展現柏林時裝週的藝術性與突破性思維。
工藝與永續時尚並行
本屆柏林時裝週的特色在於:許多品牌和設計師不以商業銷售為核心目標,而是專注於手工製作與創意發展,跳脫傳統批量生產的單一思維。不少新銳品牌更傾向於探索無法輕易大規模複製的設計理念進行限量生產。
例如,Kasia Kucharska利用生物可分解乳膠製作前衛服飾,其作品融合雕塑與蕾絲元素,為可持續時尚提供嶄新視角。
Vanessa Baernthol專注於「無性別」的慢時尚設計,其作品介於珠寶與服裝之間,完全由手工製作,展現極致細膩的工藝。而Laurin Schuler則透過精緻的薄紗、複雜的印花和略顯誇張的高領立體剪裁,詮釋動態的透明和模糊視覺。
這種回歸手工藝的趨勢,反映了當代年輕設計師對時尚產業的反思。倫敦概念店Machine A創辦人Stavros Karelis指出:「年輕品牌正重新關注工藝與獨特性,而非追求大規模生產與批發銷售。」
由左至右:Kasia Kucharska / Vanessa Baernthol / Laurin Schuler
對此,LVMH青年時裝設計師大獎評審Stavros Karelis表示認同:「過去一段時間,新銳品牌曾遠離手工製作,因為他們希望作品商業化。但現在情況正在轉變,品牌們重新關注工藝,打造獨特的手工單品,而非追求批量化生產。」
另方面,柏林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也讓設計師們能夠更自由地發揮創意。根據Numbeo全球生活成本數據庫,柏林在327個城市中排名第95位,而紐約排名第4,倫敦第14,巴黎第35,米蘭第68。較低的租金和運營成本使設計師們能夠專注於創作,而非商業壓力。
論壇、快閃店與公共參與
除了時裝秀,柏林時裝週也舉辦了多場論壇與快閃活動。其中,「METAMORPHOSIS(變革)」對話系列聚焦時尚產業轉型,邀請來自全球的專家探討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提供可持續時尚和藝術空間交流的PLATTE.Berlin,透過「NEXT GEN Pop-Up」計畫為Mona Gutheil、Sezgin Kivrim和Essie Kramer等年輕設計師提供了一個向廣大觀眾展示作品的平台,藉此讓新秀有機會獲得寶貴的零售經驗。
2025秋冬柏林時裝週的NEXT GEN Pop-Up商店
還有與商家聯動的Studio2Retail,則將時裝週擴展至一般大眾,讓獨立品牌能在店鋪與工作室內展示設計,縮短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
此外,Kant-Garagen的特別活動「Levi’s Indigo Lounge」提供Levi’s牛仔褲的客製化體驗,由紐約藝術家Ally Bo與網版印花團隊Et Al Press共同操刀。而時裝週閉幕派對則由柏林時尚協會(Fashion Council Germany)主辦,在Coco Boule舉行,吸引了業界知名人士與國際買手共襄盛舉。
2025秋冬柏林時裝週活動Levi’s Indigo Lounge
柏林時裝週的國際影響力
柏林時裝週以自由、創新與永續發展為核心,不斷挑戰時尚產業的既有框架。今年更首次與巴黎高訂週和哥本哈根時裝週日程無縫接軌,成功吸引國際目光。柏林市長兼經濟事務部長Franziska Giffey表示:「本屆時裝週不僅在可持續時尚上邁出重大步伐,更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展現時尚產業負責任的轉型方向。」
倫敦造型師兼柏林時裝週評審Kk Obi指出:「新銳品牌正在重新審視傳統銷售模式,尤其是批發模式。奢侈品市場低迷,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傳統的銷售方式,不是所有商品都需要量產,一些單品應該保持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