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林怡伶
Ed Gribbin 是全球服飾事業機構 Alvanon 總裁,他帶領團隊為全球服裝產業客戶開發和實施大數據推動發展策略和解決方案,從市場行銷、採購到產品開發及供應鏈,曾與許多世界級服裝機構合作,是服飾實務與流程策略方面著名的權威。而近期 Ed Gribbin 對服飾產業界提出警告:對於消費者追求即時滿足的需求,品牌應有迅速的策略加以回應,而產品開發週期的速度與效率,是當中非常重要的關鍵。
審視產品開發週期
無論是巴黎的時裝精品店、紐約新銳的設計師、或是快時尚的零售商,顧客都將迫使我們改變目前產品推出市場的方式。
不管接受與否,我們正處在一個即時滿足的時代,這是由消費者而非零售商或品牌所驅動的市場,這也明顯諷刺著時尚產業實際上是多麼地過時,未正視消費者即時滿足的需求來迅速回應。
毫無疑問地,產業界面對數位革命的反應一直不如消費者快速,因此觀察企業如何因應即時時尚,將可明顯判斷出哪些是未來的勝利者。
Ed Gribbin 認為,真正的贏家必須能在秀展或在銷售方面提出即時策略,以回應顧客越來越善變的時尚慾望。除了最頂尖奢華精品外,大家一致的口頭禪是「從設計靈感到顧客回饋,產品開發鏈全都要加速!」但目前仍沒有一個明確而簡單的途徑能辦得到!
全球許多奢侈品牌如 Burberry、Tom Ford 及Tommy Hilfiger 等,已經宣佈重新調整商品開發時程,讓秀展發表同時有當季新品可即時銷審視產品開發週期售,然而它們各有其不同的執行策略。
根據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A)委託波士頓顧問集團所做的調查,報告中描述了「被打亂的」時裝運作系統所面臨的諸多挑戰,單單服裝秀就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解套方案。
一些品牌只是轉移掉他們零售的風險,在建立庫存前先預估好買家的偏好。大多數的品牌,實際上並沒有改變產品的開發時程,而僅是改變他們的營銷模式。今天成衣品牌於春季參展發表新品,在夏季生產產品,然後在秋季上市銷售。在未來,他們仍然會在夏季生產、秋季銷售,唯一不同的是在產品上市銷售前,他們不再提早公開發表。
雖然諸如改善物流、外包鄰國生產等戰術有所幫助,但新的技術或時程改變可能只能達到逐步改善。大多數品牌在討論「即看即買」策略,幾乎認為它沒有想像中那麼具有革命性而有大力推行的必要。
新品的供需掌握
多數品牌認為,他們對速度的需求主要在於強化與顧客間的互動,以便與日益成功、每周推新品、兩周完成決定生產的「ZARA 模式」相抗衡。
在此之前,品牌按照傳統方式經營而失去了顧客的關注與連結,它不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
成功的品牌不會、甚至是不應該複製「ZARA模式」,但他們如果想要維持顧客的關注,就需要更頻繁地開發生產較小規模的系列新品。此一策略有其衍生效益,包括可以用較高的原價銷售、減少降價促銷、資金流動的回報率也較高,但真正的好處是為顧客找個常常上門花錢買東西的好理由。
時尚大師 Karl Lagerfeld 對此表示,他已經為Chanel 品牌籌備了一項秘密武器 under-theradar系列,商品不先經秀展發表給媒體或外部買家,而直接進入門市零售。但要做到這一點的唯一方法,是檢視並重新建置整個產品開發流程,在擁抱創造偉大產品的「理性科學」下,同時維持作品的「藝術價值」。
流程再造的原則
關於流程再造有三個主要原則,如能成功掌握,將可讓產品開發速度更快而更具競爭優勢:
設計是一種藝術,但成功的產品開發並不是藝術,而應是一門科學,它憑藉數據資料來運作,而且最重要的是能與客戶保持即時互動。
產品開發是一種團隊運作,但不是每個人都在同一時間上場。設計師設計、商家選貨與發貨、技術員執行作業,需要在每個流程步驟設定嚴格停止點,使下一個團隊成員可以迅速而不受干擾地執行他們的工作,但這只能在具有明確權責劃分的步驟上實施。
產品開發必須具有技術性,但又不能被技術所牽制。例如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和 3D 虛擬產品開發技術相結合運用,可明顯降低開發失誤的次數,但它們也可能淪為叫好卻不實用的昂貴玩具。有規劃、有藍圖、小心測試,然後果斷地進行。
未來,如果一個品牌將整個產品團隊—設計師、商家、買主、技術及生產部門,仍繼續一起綁在一個長達 12 個月、16 個月、20個月的生產流程中,只為微調、修改、創作、發表一個完美的季節產品,那麼這家公司可能很快地就會被市場淘汰。
速度的課題將會持續發展,這已經是一種時代的思潮。而且速度不僅是指第一個將產品推出,或具備快速反應中改變的彈性,企業應該確保供應鏈全程的步調。正如麥肯錫顧問公司合夥人 Dr Achim Berg 所說:「連結性與透明度、速度與彈性、以及永續環保等,將是未來在成衣市場致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