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紡織如何運用永續經營 做不再隱形的「現形」冠軍

2020/05/19

嘻哈歌手菲瑞威廉斯Pharrell Williams長期以來致力於環保議題,近幾年更與adidas合作,代言世界第一雙要價台幣六千塊的海洋廢棄塑料鞋。大眾對於這2017年上市就成功銷售一百萬雙的環保…

文=江翰真


嘻哈歌手菲瑞威廉斯Pharrell Williams長期以來致力於環保議題,近幾年更與adidas合作,代言世界第一雙要價台幣六千塊的海洋廢棄塑料鞋。大眾對於這2017年上市就成功銷售一百萬雙的環保素材鞋或許並不陌生,但是你知道這一手打造海洋塑料收絲、紡紗、再織成布的背後功臣其實在台灣?

source:Parley for the Ocean

 

70年代扮演台灣重要經濟推濟的紡織業,近幾十年來成功轉型,從低技術高數量的傳統紡織,躍升為高技術高性能的機能性/環保性紡織,出口量佔全世界機能布料七成,甚至成為每年世足賽環保紗球衣的愛用供應國。

亞洲一直是紡織業競爭慘烈的重鎮區,將自己的才能現形化,首先要讓客戶將機能/環保紡織與台灣做連結。如同業界談起丹寧布想到日本,快時尚布料少不了韓國。
近年來永續經營的口號不斷在時尚產業響起,亞洲各國紡織業者也相繼出手。無論是環保原料、節能設備、供應鏈透明化,都是吸引國際品牌的好牌。台灣業者要如何殺出一條血路?除了上述提到幾項重點,行銷手上好牌,不再只做隱形冠軍,會是台灣紡織未來重要的一步。

 

供應商也要做品牌

台灣紡織企業行銷手法多半以功能性取向為主,搜尋各大紡織業者官網,映入眼簾的首頁填滿了紡織品項及性能。而隨著全球趨勢,永續發展或社會責任也成為目錄菜單上的一欄,闡述公司如何利用創新技術減低產品對環境造成的衝擊。然而,永續發展的落實並不該僅限於如同里程碑般的各項事件,而應全面性的整合於自身品牌及企業文化。

 

澳洲羊毛權威美麗諾以羊毛牧場和牧民的故事呈現品牌故事,在網站上不時可以看到美麗諾⽺奔跑於遼闊的草原上,或是牧民如何讓羊群食取天然資源,以及如何將純淨天然的動物羊毛資源轉化為衣著用羊毛。這樣的做法輕鬆地帶出了美麗諾的永續經營方針,包括可分解原料、供應鏈透明化、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source:The Woolmark Company

 

越南丹寧紡織大廠Saitex與品牌Everlane合作,公開丹寧布料水洗過程,拍攝影片打破大眾對於牛仔布污染環境的製程印象,加上廠房及員工的透明化資訊,也讓Saitex在環保時尚圈名聲大噪。

source:Everlane

 

台灣的紡織技術領先全球,寶特瓶回收紗、生物可分解聚酯纖維,或是世界首創咖啡紗,一個個都是最完美的品牌故事。然而,以塑料再生纖維聞名的幾間紡織業者網站,除了紡織品介紹、相關技術,與可應用的產品領域,幾乎沒有提到塑膠產品再製為可利用布料的背後故事。
筆者認為,將原本醜陋、低價值的塑膠品集結整理,結合眾人力量,並以幾乎抽絲剝繭的方式重生,完全是一部渾然天成的好電影。試想若自己是一家品牌商,在性能、價格,跟交期都不相上下的狀態,剩下的只有情感連結了。誰能用一部精心製作的短片,讓顧客感受到你持有跟他相同價值的企業文化,就能在紡織紅海中成為那難忘的一座燈塔。
綜上所述,除了技術層面穩扎穩打的詳細解說,若能將研發過程設計成富有價值的深刻故事,並連結品牌定位,以此應用在所有銷售媒介,將會是最有效力的行銷方式。

 

不只B2B還要B2C

消費者與供應鏈互不關聯的世代已經過去。從食物食品到民生用品,越來越多消費者認為購買產品也需為其背後造成的環境衝擊負起一點責任。
根據消費趨勢資訊機構Mintel發布的2030年全球消費者趨勢報告指出,未來消費者將會更謹慎追求具有「目的性」、「符合道德」且「非一次性使用」的產品。消費者意識高漲,在意的不再僅限於品牌,還可能是一整條供應鏈。
台灣從代工起家,一直以來都是國際品牌的有⼒供應商。也因為商業模式⼤都以企業對企業(B2B)為主,培養出以「行話」、「商業術語」這種較為封閉式的溝通方式面對客戶。台灣紡織業者致力於創新研發,投入大量心血於永續經  營,應將這些資訊傳播給一般大眾。此舉不僅可藉此教育⼤眾消費者,也無形中增加了公司資產─品牌形象及公司價值。

 

再者,隨著資訊透明化的趨勢,不少帶有消費者意識的服裝品牌如Patagonia、Everlane大方公開自已的供應商資訊,不難預見越來越多品牌商會在未來與供應商在行銷媒體上做連結(如同Everlane秀出供應商Saitex水洗丹寧布機器的影片)。
這裡也呼應到前一小章節的主題,當紡織業者的企業形象、網站、展覽都說著同一個故事,分享著同一個價值,只要品牌商有意成為可持續發展企業, 與紡織業者連結自然是水到渠成。

source:Patagonia

 

循環經濟也能很時尚

座落在阿姆斯特丹蛋黃圈的一棟建築物,許多路過行人都被落地窗展示所吸引,不仔細一看還以為是哪間精品品牌的視覺陳列。其實,這棟原本是Tommy Hilfiger 歐洲總部的建築物,現在化身為世界第一間以永續時尚為主軸的博物館─Fashion for Good。
Fashion for Good由C&A基金會及《搖籃到搖籃》作者威廉•麥唐納(William McDonough)共同創辦, 旨在改變時尚產業現狀,將原本的線性模式轉換為循環模式,資源因此得以循環,產業得以永續經營。在這棟極具荷蘭建築特色的四層樓房子,三、四樓進駐了致力於時尚永續發展的新創公司,一二樓則展示著時尚產業長久以來的故事,包括舊有的製造供應鏈、現有致力於永續經營的時尚品牌,和未來期許的循環經濟模式。
展場利用RFID手環,讓觀眾跟展品互動,原本有如教科書般的服裝生產過程或永續經營原理,也瞬間生動了起來。Fashion for Good 與品牌商、中小企業、學術機構合作,打造致力於永續經營的社群,內容不再只是教大家做環保,而是從實際案例反思未來。
在Fashion for Good我們實際看到,當品牌商協同供應商領頭調整經營模式,永續經營也變得新潮。過去我們認為難以走入大眾、規模化量產的創新概念,未來都能成為引領觀眾消費的新概念。

 

台灣紡織業培育出以永續經營為本的各種結晶,不該只留在業界供品牌商欣賞,而是以更時尚、更年輕化的方式展示於大眾。
如越南Saitex企業,又或是中國北江紡織公司,在官方社群網站大顯身手,以永續經營為軸,產品為輔,大力行銷企業的創新技術、組織改革、社會責任。這些成果呈現在照片或影片上,轉化為一種勢在必行的趨勢,一種流行時尚。
台灣紡織業者擁有完整的內容材料(在永續經營上所做的創新變革),只差臨門一腳。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教育台灣下一代消費者,還能增加企業價值,吸引相同理念的年輕人一起再創台灣紡織奇蹟。

您已經超過非會員的免費瀏覽次數。

本文限制VIP專屬

·簡單填寫email,加入免費會員
·每天一杯咖啡,進階VIP委員